薄雾氤氲,轻笼盐津县牛寨乡龙茶村的青翠山峦。蜿蜒的耕作道旁,绿意盎然的饲草、摇曳的扁竹兰与凤尾竹,同山石微景观、云雾缭绕的“龙茶秘境”相映成趣。这幅田园图景,难以想象其曾乱石裸露、山体蒙尘的过往。地处乌蒙山腹地、与四川筠连接壤的龙茶村,正借力“千万工程”,生动绘就生态宜居的幸福画卷。
破茧成蝶,方寸之间,种下诗意栖居。漫步龙茶村4.5公里景观道路,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于绿意间。院内,规整菜畦与绽放的月季、绣球相得益彰。绵延3000平方米的乡村墙绘长廊,将党建故事、农耕记忆、淳朴民风化为流动画卷,无声诉说着村庄变迁。
“坚持‘一户不落’,通过庭院改造、户厕革命,核心区28户实现了‘庭园经济+生态景观’双提升。”牛寨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村盘活边角地、废弃地,打造千米花径、石绘长廊,种植10万株扁竹兰形成生态绿带,成功实现“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蜕变。
“现在居住条件好了,交通方便,房屋美化亮化,住得舒心,游客也多了。”村民李刚道出心声。
点石成“金”,废弃场新生文化地标。午后,三牛文化广场传来欢快的锣鼓与悠扬唱腔。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排练着非遗牛灯戏。脚下青石板、四周艺术石凳与石刻小品,构成充满活力的空间。这里,几年前还是废弃采石场。
“保留原始山石肌理,用艺术将‘三牛精神’镌刻进景观。”牛寨乡相关负责人指着石壁上的“为民服务孺子牛”彩绘说。10余处石景观艺术群、200平方米石绘作品,让冰冷矿场蝶变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乡情的露天美术馆,成为温暖的文化地标。
产村融合,循环链激活内生动力。龙茶村的美丽“蝶变”,深植于绿色产业。村后,4.5公里耕作道串联起饲草种植区,支撑着“种养循环”产业链。家家户户发展肉牛养殖,与有机种植形成闭环。
“全村户均养殖肉牛3头,饲草自给率达80%以上。”龙茶村党总支书记介绍,牲畜粪便制有机肥反哺农田,既消解面源污染,又提升地力,实现亩均增收超千元。“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绿色循环模式,成为村庄发展的活力源泉,推动其迈向循环经济示范村。
全域共美,一村“星火”,点燃燎原之势。作为盐津县“千万工程”首批示范村,龙茶的成功实践产生了强大的“裂变效应”,为全县乡村建设树立标杆。
“龙茶经验证明,振兴贵在用心用情、因地制宜、精雕细琢,而非大拆大建。”盐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5个乡镇正推广“微改造、精提升”模式,结合特色打造美丽乡村。规划到2025年,全县将建成18个人居环境示范区和23个特色产业基地,让“千万工程”的幸福画卷在盐津山乡更广袤的大地上铺展。
来源:盐津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