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了!暑假已有孩子因为这个被骗……

2025-08-05 17:12:05 阅读量11275 字数1115

暑假期间

孩子们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逐渐增多

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

盯上了学生这一群体

丽江多名未成年人在上网时

就遭受了冒充警察的诈骗

这些骗子亮出假证件

用恐吓和威胁

让涉世未深的孩子

用家长手机转账

以达到骗钱的目的


案例

案例一:潜伏在群里的“民警”
我市一未成年人在刷视频的时候,收到陌生人邀请加入了一个QQ群,之后有一个自称是南京公安的人,在群内称有人涉嫌诈骗,需要核对每一个人的信息,并让受害人单独添加其QQ。按照对方指示,受害人将其母亲微信、银行卡等信息展示给对方看,随后其母亲手机收到多条扣款短信。



案例二:手机搜题搜出的恐吓
我市一未成年人在家做作业,使用其父亲手机搜题时,弹出一条内容为“频道检测到其未满十八岁进入频道,公安机关已经提醒,为避免系统扣款请添加对方QQ好友配合操作解除”的短信。对方称如若不回复或者不配合处理,会有当地警察上门找受害人。随后,按照对方指示,受害人提供了其父亲手机号码,并通过手机验证码更改了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密码,并让受害人不断通过验证码消费银行卡,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案例三:被要求证明自己不是诈骗分子
我市一未成年人在家刷短视频时,收到一视频邀请,对方在视频中亮出一个“警官证”,并以“警察”的名义要求受害人证明自己不是诈骗分子。在言语恐吓下,受害人在云闪付APP绑定了母亲银行卡,并多次扫码支付转空了银行卡余额。










其实以上这些案例不仅仅是个案,损失金额也从几千到几万不等。骗子们正是利用未成年人缺乏法律常识、急于自证清白的特点,用心理战击溃他们的防线,相信在对话中骗子们使用的一些恐吓言语,也会给孩子们心理留下巨大阴影。

丽江警方提醒大家,公安机关从来不会在屏幕后执法,更不会向他人索要钱财。大家一定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陌生应用不安装、转账汇款多核实。



盘点一下诈骗套路


第一步

撒网诱捕。在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发布诱导性广告,或通过聊天、游戏等平台进行语音搭讪。


第二步

恐惧操控。换上警服头像,出示伪造警官证,抛出“涉嫌犯罪”、“核实身份”、“父母要坐牢”等话术制造心理崩溃。


第三步

物理隔绝。要求受害人“绝对保密”,躲进房间或卫生间视频通话,切断求助通道。指示偷拿父母手机,下载虚拟软件单向控制。


第四步

资金收割。进一步诱导未成年人实施转账或泄露验证码。得手后要求删除聊天记录。



警方提醒: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宣传教育,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经常对孩子使用的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重点查看社交及银行账户的支付款项。一旦发现孩子被骗,立即保留证据,报警处理。




来源/云南丽江警方

责编/雷凤姣

二审/李 桥
终审/和继贤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