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卷到生活 纳西东巴纸文创产品成游客新宠

2025-08-14 10:55:04 阅读量5645 字数1580


在丽江古城深处,一张能保存千年的纸张,正以轻盈姿态点亮现代生活。


纳西东巴纸,这项被誉为“活化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再是经卷上的沉默纸张,它正以纸伞、纸灯、记事本、书签、纸扇等灵动的姿态,走入现代生活,讲述着古老民族的深邃智慧。由它制作和衍生的文创产品在古城内外随处可见,已成为许多游客想要带走的伴手礼之一。


丽江古城内的东巴纸坊。(丽江融媒记者 和慧芳 摄)


千年古法成就“纸寿千年”的传奇


东巴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其制作技艺堪称原始手工造纸的活态见证。匠人们严格遵循古法,采集丽江特有的荛花树皮,经浸泡、蒸煮、漂洗、捶打、捞纸、晾晒等10余道工序,全凭经验与手感完成。这种坚韧的纸张具有惊人的抗蛀、抗潮特性,书写其上的东巴经文得以穿越千年时光,被学者赞誉为“纸寿千年”。


东巴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秀昌在“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制作东巴纸。(供图)


“每一张东巴纸的诞生,都是与自然的对话,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这是东巴造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秀昌对这项古老技艺的执着,他所抚摸着的这张东巴纸,也在时光里酝酿着鲜活的生命,“树皮的选取、火候的把控、力道的轻重,都决定着纸张的灵魂。”


古老纸张的当代新生


正是东巴纸独特的纹理、温润的质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现代文创设计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纸灯上温暖柔和的光线透过东巴纸,映射出纸张天然的纤维肌理和手绘的东巴文线条,古朴文字与柔和光影共舞,成为游客眼底流动的文化风景;轻盈坚韧的东巴纸被制成雅致的纸扇,扇面书写祈福的东巴文字或描绘的山水画,是一份可随身携带的“丽江礼物”;东巴纸制成的素描本上,淡黄本色与粗犷纤维呈现出纸张的本色,以其独特的质感,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绝佳载体。用它制作的明信片、书签,不仅耐用,更让游客在翻阅与摩挲之间,留住这一抹文化记忆带来的美好。


游客在挑选东巴纸文创产品。(丽江融媒记者 和慧芳 摄)


“我是被纸的独特质感吸引的,摸一摸,觉得很特别。当知道这纸有上千年历史,还能做成这么漂亮的灯、伞,尤其是了解到上面画的符号代表‘健康’‘平安’‘智慧’时,对当地文化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来自南京的游客陈玥说,买回去的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份来自丽江、来自纳西族文化的故事与祝福。


东巴纸制作的扇子。(丽江融媒记者 和慧芳 摄)


文化之魂,在传承与创新中跃动


东巴纸文创产品的魅力,远不止于其独特的形式。每一件作品,都是东巴文化核心的具象表达。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仍在使用的“活着的象形文字”;那些神秘的花鸟鱼虫、日月星辰图案,无不承载着纳西族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东巴纸制作的灯罩。(丽江融媒记者 和慧芳 摄)


丽江古城街巷里的东巴纸坊,是体验东巴纸制作的“梦工厂”,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书写这些神秘象形文字的魅力,还能探访丽江古城官门口的非遗工坊,游客可以从捣浆开始,亲手完成捞纸、砑光、晒纸全过程,制作一张“会呼吸”的东巴纸。


游客在东巴纸文创产品上进行手绘。(丽江融媒记者 和慧芳 摄)


丽江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东巴纸文创产品的兴起,是‘生产性保护’的成功实践。它让古老的技艺不再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创新设计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在使用中感知、理解并珍视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丽江东巴纸从经卷走向缤纷的日常,这张神奇的“千年之纸”,正以其不朽的生命力,在文创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光芒。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载体,更成为传播纳西族智慧与美学的文化产物。当丽江古城东巴纸坊的灯光渐次亮起,扇面上的东巴字在光影中若隐若现,散落在古城各处的纸坊里。当游客们用东巴纸制成的笔记本记录旅程,将嵌着花瓣的书签夹入行囊,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才刚刚启程……


记者/和慧芳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