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蒗县充分发挥674万亩林地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县上下正大力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园建设,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在紫玛街道磨房沟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51亩林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形成了立体的“绿色工厂”:林下滇黄精郁郁葱葱,宁蒗高脚鸡自由觅食,树梢蜂箱错落有致,各类菌菇在腐殖层中悄然生长。这个集种植、养殖、采集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宁蒗县紫玛街道磨房沟林下经济示范点。(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目前基地已完成5公里消防通道、13公里围挡及智能灌溉系统建设,1800亩林地实现了高效利用。”宁蒗县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金林介绍道。该县创新采用“统一流转+央企合作”模式,由县属企业整合3万亩优质林地资源,与中农垦集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整合林权贷款、森林抚育等资金完善基础设施,确保项目年化收益率稳定在5%。
林下重楼种植。(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据了解,示范基地发展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种植黄精、白芨等道地药材1000亩,养殖宁蒗高脚鸡500羽,试验培育特色菌类50亩、蜂群400箱,预计年产值超百万元。全县规划到2027年建成3万亩核心种植区,总规模达39万亩,其中林药种植占19万亩。同时,配套建设50个良种基地、100个标准化种植园和100个育苗基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滇黄精。(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我们将以磨房沟为样板,在16个乡(镇、街道)推广成功经验。”王金林说。宁蒗县农林公司董事长李旭补充道:“通过科学评估,全县确定65.4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其中35度以下坡地重点发展种植业,以上区域侧重养殖业。目前已在14个乡镇启动2.9万亩示范基地建设。”
成群的高脚鸡在林间觅食。(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摄)
从广袤的森林到林下产业发展,宁蒗县正推动林下经济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林下种植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新业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体验项目……
这座精心培育的“绿色银行”,正通过多元化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宁蒗模式”。
记者/赵丽军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