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忠魂映滇西

2025-08-19 09:50:05 阅读量5283 字数1491


青山忠魂映滇西

——缅怀景颇族抗日英雄、邦角山官尚自贵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王子树乡邦角村,一座黑瓦白墙的建筑如同一尊沉默的历史雕像静静矗立。它便是景颇族山官尚自贵所建的邦角山官衙署。作为景颇族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官衙署,其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已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常常有游客慕名到此参观,当他们的指尖抚过外墙的那些弹孔,仿佛能触摸到当年纷飞的战火;从内部望向机枪眼外,依稀可见先辈们持枪御敌的身影。这座承载着尚自贵半生风云的建筑,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抗战岁月,也藏着无数等待被揭开的传奇故事。


尚自贵,德宏陇川人,景颇族,清光绪十九年(1893 年)出生。12 岁时,他便承袭了邦角山官及石婆坡隘副抚夷之职。在那个交通闭塞、文化相对落后的边地,他没有被环境所局限,而是凭借自身的聪慧与果敢,在复杂的局势中崭露头角。他身形魁梧、目光坚毅,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让他在族中很快站稳脚跟,成为众人信赖的对象。


1942年,日军的铁蹄踏入德宏,宁静的边地瞬间陷入战火。尚自贵深知,守护家园、保卫同胞的责任沉甸甸地落在了自己肩上。他迅速响应滇西人民抗日游击队的号召,振臂一呼,召集景颇族的勇士们拿起武器。同时,他积极联络周边的傣族、阿昌族等各族同胞,共同组建起一支抗日力量。在他的努力下,不同民族、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为了抗击日寇的共同目标汇聚在了一起。


1943年初,在梁河县曩宋河南岸的阻击战中,尚自贵身先士卒。他挥舞着景颇刀,带领战士们向日军发起冲锋。身旁的傣族火枪手精准射击,阿昌族弩箭手则在侧翼提供掩护,各族战士紧密配合,用顽强的斗志和简陋的武器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战斗异常激烈,尚自贵的手臂被弹片划伤,但他只是简单包扎后,便又投入战斗,他的英勇无畏激励着每一位战士。


其子尚德忠,曾被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第六纵队委任为大队长。尚自贵令他带着弟弟尚德国率领民兵百余人,参与到遮放、芒市地区的抗日斗争中。父子齐心,在滇西的土地上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尚自贵组织的队伍,在山林间、在村寨旁,不断伏击日军,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令日军闻风丧胆。


1948年3月,英国殖民者在缅甸八莫召开秘密会议,企图怂恿景颇族闹独立。尚自贵收到邀请信后义愤填膺,坚决拒绝参加会议,并将英文信件交给民国地方政府,让殖民者的阴谋败露。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坚定地站在了国家和民族统一的立场上,展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胜利后,尚自贵并未居功自傲,而是继续以多重身份投身家乡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统战政策感召下,他主动宣布放弃山官剥削制度,当选为德宏州政协副主席,为边疆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倾注心血。他对家乡社会事业的关怀尤为深切:邦角村到小陇川需跨越罗卜坝河,之前因无桥梁,雨季常有人畜被洪水冲走,他多次向各级民委反映,最终促成陇川县政府于 1955 年在界岭河段修起石桥;他深知教育兴邦之理,积极申请在邦角村开办小学,并主动腾出家中厢房做教室,发动民众挖地基、抬木料,学校建成后每年春节都对学校进行回访,并助力学校建设。


尚自贵的一生,从清末山官到抗日英雄,再到新中国的建设者,每一步都烙印着坚定与担当。他用行动诠释了景颇族的勇敢,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精神。如今,邦角山官衙署的弹孔仍在守望山河,而他的精神早已化作德宏群山间的常青树 —— 那是抵御外侮时各族同胞并肩的身影,是建设家园时奔走呼号的足迹,更是民族团结之花永不凋零的誓言。当山风掠过山官衙署的飞檐,恰似他未言尽的嘱托:家国热土,需以热血守护;民族荣光,当用初心传承。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来源/云南政协报

责编/和真羽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