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就近就业”铺就群众增收路

2025-02-15 16:01:15 阅读量1043 字数1633

近年来,华坪县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产业为根基,以就近就业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家门口致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通过“农业产业化、工业集群化、就业多元化”的深度融合,全县86%农村劳动力实现县内就近就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徐徐展开。


芒果产业“链”动增收,小果子撬动大经济


华坪县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中国芒果之乡”的美誉。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5.9万亩,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35亿元,芒果品牌价值评估超41亿元,稳居全国县域种植规模之首。在这里,芒果不仅是“甜蜜产业”,更是联农带农的“黄金纽带”。全县155家示范家庭农场、115个专业合作社联动2万余户果农,年营业收入突破6亿元,超3000户农户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产业链的延伸更添动能,华坪县引入企业建设智慧冷链物流园,培育5家芒果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果干、冻干等产品,提升附加值。电商经济异军突起,193名芒果代办人才、23家电商企业、10余名本土“网红”通过直播带货,年销售额超500万元,让“丽果”牌芒果远销全国。 


工人在运输成熟的芒果(李自林 摄)


工业园区“转”出新机,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从田间到车间,华坪县以“绿色工业”为引擎,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型。抢抓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机遇,隆基单晶硅棒三期项目建成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生产基地,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97.3亿元,绿色制造业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113.7%。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同频共振。走进华坪晶南食品有限公司,工人们正熟练分拣冻干食品。这家果蔬深加工企业自2021年投产以来,为近200名本地居民提供稳定岗位。杨婷婷曾是打零工的村民,如今在离家两公里的工厂工作,月收入超4000元,还能兼顾家庭,“五险一金和福利待遇让人安心。”杨婷婷说。目前,全县84家园区企业吸纳用工8700余人,本土劳动力占比超65%,年支付工资1.2亿元,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支柱。


华坪县产业园区(李自林 摄)


政策保障“精准滴灌”,就业创业双轮驱动


华坪县创新实施“四化”措施,构建全覆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部门+乡镇+企业+经纪人”联动机制,年均组织季节性用工220万人次,稳定就业3.55万人,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矛盾。针对农业、工业、新业态需求,开展农艺工、电工、电商直播等培训,年均培训超3.5万人次。荣将镇村民王兴江通过芒果种植技术培训,将芒果亩产提升20%,年增收2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9.5万元,支持523人创业,带动就业1500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752名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与乡村治理“双赢”。


工人在分拣、包装芒果(李自林 摄)


农文旅融合“美美与共”,乡村振兴活力迸发


华坪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农业+文化+旅游”融合模式。龙头果子山芒果庄园、新庄乡水时光露营地等景点,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樱桃种植户张时林引进“玛瑙红”品种,发展采摘游,年收入达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荣将镇“四季田园”项目吸引50余户商户入驻,创造就业岗位100个,让乡村既有“烟火气”又有“时尚范”。


华坪龙头果子山芒果庄园芒果采摘(李自林 摄)


党建引领聚合力,民族团结共繁荣


华坪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石龙坝镇民主村党总支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建设冷链物流项目,年收购果蔬200万斤,带动村民增收500万元,人均收入达2.2万元。村企合作简化销售流程,芒果单价提升9.52%,形成“以企带农、以农促企”良性循环。


从芒果飘香的果园到机器轰鸣的车间,从田间劳作的农民到技术娴熟的工人,华坪县用实践证明了“特色产业+就近就业”的可行性与生命力。华坪将继续深耕产业沃土,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捧起“金饭碗”,唱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

(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李自林)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责编/李映芳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