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一座纪念碑,一群丽江人,一段烽火情……

2025-09-02 15:00:30 阅读量2269 字数1332


在丽江象山脚下,黑龙潭公园里,巍然矗立着两座石碑——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丽江县同胞参加抗日救亡纪念碑。其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虽历经80余载风雨,碑身的斑驳依旧挡不住字迹的苍劲,如沉默的见证者,将丽江各族儿女在烽火岁月中的赤诚与牺牲,深深镌刻在滇西北的山河记忆里。


走近“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60厘米高的碑心石上,“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苍遒有力,一旁“丽江县官绅士庶同立”的落款,诉说着全民共赴国难的决绝。现存的碑体虽已无碑帽,60厘米高的底盘却稳稳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这座碑建于民国29年(1940年),正是中华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刻。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丽江融媒记者 罗蓉 摄)


“当时,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亡国论甚嚣尘上,许多人都觉得抗战胜利希望渺茫。为了坚定丽江各族儿女的抗战信心,特修建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原调研员和钢向记者讲述了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少先队员向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敬礼。(丽江融媒记者 罗蓉 摄)


信念的火种,在文字中燎原。李群杰等共产党员在丽江刊物上笔耕不辍,一篇篇 “抗战必胜” 的檄文点燃民众热情。而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丽江儿女用血肉之躯践行着这份信念。1938年,台儿庄战役后期,滇军60军奉命开赴前线,在禹王山,他们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众将士浴血奋战了27天。其中,丽江籍的抗日将士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要知道,这可是中国在抗战初期,抗击日寇战损比例唯一接近1:1的一次战役,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钢说,从1937年秋开始,丽江的大批青壮年先后被抽调到国民革命军第60军、第58军,奔赴抗日前线。

 

从台儿庄战役到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长沙会战,到最后的滇西大反攻,每一场重要的战役中,都有丽江各族儿女的身影。仅台儿庄战役中,为国捐躯的丽江籍官兵有280余人,在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份资料中,战死在台儿庄的有名字和有牺牲地点的丽江籍军人就有111人。抗日战争时期,丽江人民全力支前共赴国难,据不完全统计,有1530名丽江籍将士为国捐躯。


       丽江县同胞参加抗日救亡纪念碑。(丽江融媒记者 罗蓉 摄)


后方的支援,同样写满赤诚。“那时丽江人自己都吃不饱,却从牙缝里省下物资送往前线。”和钢说,“他们节衣缩食筹措物资,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必要的装备和补给,丽江和鹤庆还共同捐资购买了一架飞机,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难得的。”


此外,在茶马古道上、在驼峰航线中、在史迪威公路上,同样有丽江各族儿女日夜奔波,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达,甚至在金沙江沿线,他们不畏艰难,冒险探索开辟运输通道。

 

如今,黑龙潭的湖水年复一年滋养着这片土地,纪念碑前常有市民驻足凝视。碑上的字迹或许会随岁月模糊,但丽江儿女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当以先烈为镜,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团结奋进、不畏艰难的新篇章。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和宝其 罗 蓉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