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向英雄致敬!请记住这些丽江人

2025-09-03 18:04:15 阅读量3006 字数4437


9月3日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是所有中国人

都必须铭记的日子


80年前

为了这一天

中华民族浴血奋战14年

数以万计的同胞伤亡

无数先辈

为了国家之存、民族之续、人民之安

付出了巨大牺牲

丽江各族优秀儿女在抗日战争中

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据统计

丽江先后有3000多人参军参战

其中,1530名将士在前线为国捐躯

雪山铸忠魂,江山存正气

他们用牺牲换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他们是丽江的优秀英雄儿女

他们,值得被永远铭记

 

 

李桂林

1921年生于永胜程海芮家村。1936年,红二方面军长征路过祥云,在地主家帮工的李桂林投军北上抵达延安,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李桂林担任过武工队长、骑兵连长、炮兵团长。后随彭德怀统帅的第一野战军进军大西北,在贺炳炎,余秋里指挥的第一军任第二师副师长。李桂林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身经百战却从未受过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黄冈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李桂林。(供图)


李君藩

华坪人,新3军上校团长,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 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李君藩在中条山与日寇战斗中左手折断,仍坚持战斗,数日后牺牲。中条山战役十分惨烈,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李沐

1916年出生在一个永胜农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思敏捷,能写会画。1932年16岁时,考取了丽江中学。九一八事变的屈辱,燃起了他心中怒火,“血溅中华,国土沦丧,吾辈青年,岂能苟且偷生!”他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他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宣传抗日。他的一首首诗作从前线寄回:“睡狮方醒正未迟,热血青年更当时。马革裹尸英名在,草木同朽有谁知。”道出了一颗爱国赤子之心。6年的戎马生涯,转战江西、安徽、浙江等地,1941年8月,在浙西长兴战斗中壮烈殉国,年方25岁。

 

赵有庚 

1917年生于丽江县古城四方街赵宅书香门第,1934年他投笔从戎。1937年12月7日,日军在炮兵及航空兵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开始向南京全面进攻。日军用9个师30万人的兵力,两百多架战斗机疯狂向南大门——中华门攻击,首先在中华门上空狂轰滥炸了3天3夜,我军87师、88师、步兵教导团不到5万人,与日寇浴血奋战,但由于寡不敌众,最终南京失守,赵有庚烈士在坚守中华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献出了20岁的年轻生命。

 

高玉柱 

出生于永胜县,在任西南边疆宣慰团少将团长期间,负责对西南少数民族上层开展宣传动员团结抗战工作。她深入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之中,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向广大群众和土司头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高玉柱的积极工作下,各地土司纷纷支援前线,滇西一些土司头人还派出家丁民团不断袭击日军。由于长期劳累,加之生活医疗条件差,年仅36岁的高玉柱在金平县染上重疾去世,倒在了西南抗日宣传的第一线。


高玉柱。(供图)


郭佩德

出生于永胜县,1937年任第一战区高射炮连长,7月14日,在保定击落日机1架,击伤2架。后转郑州,保卫黄河铁桥,编入27军任138团中校营长;1939年在陕西等地战斗,多次立功,升任上校团长;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12月参加了太行山战役。


郭佩德。(供图)

 

杨煜民

1909年出生于丽江大研镇玉河村。1926年考入云南讲武学校19期炮科,毕业后任少校连长,兼任全营教练官。1936年,率连队进驻南京防空。1937年9月某日,日军27架轰炸机飞入南京轰炸,杨煜民指挥全连炮击敌机,仅6分钟击落日机11架,生俘飞行员3人,首创抗战以来的辉煌战果。1943年军政部成立“重庆高射炮指挥部”,杨煜民任指挥部上校参谋长,负责四川省防空军务。其后又进驻贵阳的高射炮46团,任该团上校团长。1949年随卢汉起义投诚;1993年病逝于昆明。


杨煜民。(供图)


木壬林

字鹤九、号雪生,1892年出生于丽江白沙乡忠义村。1909年大理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1937年“七 · 七”抗日战争爆发,木壬林东调参战,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诸省与日寇鏖战六载有余。1938年,升任第一预备师第一混成旅旅长。次年升任湘鄂赣游击区总指挥兼襄樊通城区纵队司令。

 

吕凤勋

丽江县大研镇光义街人,1936年在滇军第7旅13团机枪连任上尉连长。1938年4月22日,吕凤勋率全营500多名官兵镇守在五圣堂南翼,26日,日寇主力向60军阵地发起攻击,敌人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向吕凤勋营发起猛烈攻击,吕凤勋带领全营英勇抗击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把80多名鬼子消灭在阵地前沿。日寇不甘心失败,血战五个多小时后,我方终因寡不敌众,撤离了凤凰桥。吕凤勋撤回二线后,立即组织一个连的兵力,趁黑夜对占桥日寇进行逆袭,他端起机枪冲上桥向日寇扫射。吕凤勋胸部连中三弹、壮烈殉国于凤凰桥。践行了他“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誓言,时年38岁。

 

李炳仁

丽江人。1942年4月,入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失利后,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于5月初先后侵占了畹町、芒市、龙陵、腾冲等地。6天后,骄横的日军在腾冲瓦甸归化寺遭到了我爱国军民的第一次沉痛打击。歼敌牧野中尉等40多人,我方上尉纳其中、中尉李炳仁、区长孙成孝等40余人阵亡。在这次战斗中,表现最为勇敢出色的是年仅22岁的丽江籍纳西族青年——排长李炳仁中尉。

腾冲收复后,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亲临归化寺战地凭吊,并为李炳仁等烈士立了一块石碑,亲书“英雄冢”三个大字。在纪念腾冲抗战烈士的“国殇墓园”中,还立有“云南护路营、腾冲自卫队归化寺歼寇阵亡官兵及三迤民众姓名”石刻碑,李炳仁等烈士的英名将流传千古。



 


丽江部分抗战人物名录


丽江县

李汝炯,1938年起任60军少将旅长,先后在台儿庄、保定、石家庄、武汉等地作战、立功。1940年升任陕西陆军联合分校中将主任。

木壬林,1938年任第一预备师少将旅长,1939年任湘鄂边区游击副总指挥,参加抗日后还乡,1943年又出任远征军中将高参。

戴汝吉,1943年任60军迫击炮上尉连长,参加抗日。1945年参加越南受降。此前曾捐资丽江县义尚小学。在志愿军抗美援朝中多次受伤获奖;后改义尚小学为汝吉小学。

和吉光,1937年任60军182师539旅少将副旅长;1938年参加台儿庄、徐州战役:当年5月又转战安徽、河南等地;立功,升任60军少将副师长。

木翠华,原16军机炮大队长,上校军衔,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身中9弹,受伤严重。1944年又参加湖南东安抗日游击队。抗战后升少将军衔。

和殿邦,1938年9月编入58军,参加武汉、长沙、江西、湖南等地战斗。1945年9月升任第一方面军少将指挥,到越南受降。

和燮南,上校参谋,1938年编入58军参加抗日。

杨辉汉,上校团长,在湖北崇哨及江西等地战役中负伤二次,1943年任19师上校副官处长。1945年参加越南受降。

陈光平,1938年到前线参加抗日,1945年任第一方面军兵站司令部上校科长,参加越南受降。

张念祖,在60军参加台儿庄战役后改编入新3军任上校团长及指挥等职,继续在江西一带对日作战。

和振威,60军184师中尉副官,参加台儿庄战役后,编入第一集团军兵站任中校站长等职。

和泗泉,60军迫击炮中校营长,参加过徐州会战等战役。

杨象尧,58军排、连长、少校参谋,参加长沙、赣东等大小二十余仗。

和成钧,1938年在58军参加长沙会战和汨罗战役,历任至上校,后升任少将军需主任。

和立信,60军中校副团长,参加过台儿庄、武汉、长沙、赣东等战役。

杨煜民,高射炮指挥人员,在上海、成都、贵阳等地多次击中日机受奖,后升任高炮上校团长。

杨奉先,抗战时期,历任至炮兵团上校团长。

和达,1938年在60军184师参加徐州会战,1945年任第四兵站分监部上校站长,参加越南受降。

李泽阳,1942年任第5军杜聿明部炮兵团上校副团长,参加滇西远征军抗日战斗。

和继圣,陆军中将,1939年2月,日寇轰炸贵阳,发电蒋介石,请愿与日寇决一死战。

和中立,58军中校副团长,1939年9月28日在江西前线与日寇战斗中牺牲。


永胜县

李桂林,1936年在祥云打零工,与许多青年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曾任八路军团长,在西 北地区多次与日寇战斗。

段灿奎,1938年整编入58军任第12师上校团长,参加台儿庄、徐州等地战役、立功,后升为少将。

郭佩德,1937年任第一战区高射炮连长,7月14日,在保定击落日机一架,伤二架。后转郑州,保卫黄河铁桥,编入27军任138团中校营长;1939年在陕西等地战斗,多次立功,升任上校团长;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至1943年,在太行山战斗;1945年8月,参加运城受降,后任191师少将师长。

单霍轩,1938年任58军12师中校营长,台儿庄战役中受伤,左眼失明,留住江西荣军医院多年。

黎戴尧,1938年任58军上尉连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回滇任至中校营长。

杨云峰,1943年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寇中任远征军207师上校副师长。

马伯玺,58军中校副团长,1938年在台儿庄、徐州、长沙等地战斗中负伤,1945年参加越南受降。

杨经科,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牺牲。

杨玺昌,1938年参加长沙、江西会战。

韩应琪,60军184师连长,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5月5日遭日寇炮弹重伤。先后在徐州、武汉军区疗养,伤愈后又到荣誉师服务两年。


华坪县

李君藩,新3军上校团长,1938年在中条山与日寇 战斗中左手折断,仍坚持战斗,数日后牺牲。

陶育晶,1938年任58军政治部秘书,1939年3月任新编第3军12师政治部主任,1941年任该军政治部 主任,军法处处长等职,在山东、江西等地屡立战功。

王光伦,曾任58军183师少将师长,参加台儿庄等地战役。

丁志平,1938年晋东南抗大分校毕业后任八路军 115师344旅参谋;1940年编入新四军第六支队与日寇 战斗;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俘,后辗转回重庆;1942年4月经中共南方局派遣回华坪工作。

陈永荣,60军营长,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邓启洲,60军连长,1938年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

陈正,1941年10月1日,任陆军炮兵少校,参加赣北等地抗日战斗。

胡尚才,58军32团人员,1940年至1941年,先后在湖南长沙、浏阳、平江、湘阳等地与日寇作战,因负伤至江西疗养。1943年至1945年在常德、长沙、粤汉铁路,江西吉安等地继续与日寇战斗,屡立战功,升任上尉连长。



丽江抗日将士阵亡名录



山河无恙,幸得有你

今天,我们向英雄致敬!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雷凤姣 

资料及图片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中共丽江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