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九旬远征军老兵赴腾冲“归队”,与战友跨越时空“重逢”

2025-09-05 09:09:54 阅读量4047 字数1303


2014年深秋,滇西细雨微濛,青山肃穆,松柏低垂。丽江市玉龙县黄山镇91岁的预二师老兵和述尧,与巨甸镇89岁的远征军老兵邓文耀,在家人、市党史与史志办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踏上了前往腾冲国殇墓园的路——这里,是他们年轻时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誓死守护的地方,也是无数战友长眠的精神家园。



两位老人缓步行走于庄严的碑林之间,屡屡驻足,凝望良久。他们不时伸出颤抖的双手,轻抚冰凉的碑石,仿佛要藉由指尖的温度,重启那段深埋在心底的血色记忆。满山墓碑之前,两位来自玉龙山下、九死一生的老兵并肩而立,深情回望——历史在这一刻恍若重现。



和述尧在腾冲国殇墓园。(视频截图)


在国殇纪念馆中,两位老人时而低声交谈,时而默然凝视。和述尧缓缓道出当年俘获日军飞行员的经历,邓文耀则在一旁颔首补充。那段烽火岁月的艰险与英勇,通过他们一字一句地回忆,真实而凛冽地重现在众人眼前。


时间回溯到1942年,年仅19岁的和述尧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加入中国远征军预二师四团,投身滇西敌后游击战场;1944年,19岁的邓文耀也响应号召,加入了滇西大反攻队伍,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收复山河誓死不退。


70年光阴流转,2014年,当两位老人再次站在这片曾经奋战过的土地上,虽已鬓发如雪、身形佝偻,但目光却依旧炯炯有神。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镌刻的十万余个战友姓名格外醒目。老人的指尖缓缓抚过每一个字符,仿佛与逝去的青春、牺牲的战友进行着一场无声地对话。“我们那一代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困难都不怕,最怕的,是亡国。”和述尧望向远山,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


和述尧与邓文耀合影。(视频截图)


松涛阵阵,如历史回响绵延不绝。那一刻,两位耄耋老者的身影跨越了时空,与昔年的戎装少年庄严重叠。


“要告诉年轻一代:和平,是拿命换来的,是用血堆出来的。”邓文耀的话语简短而凝重,如同石碑上的刻字,深深印在现场每个人的心中。这场时隔70年的重返,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祭奠,更是一堂穿越生死的历史教育课,是一次抗战精神的接力与传承,让后辈在触摸历史中懂得珍惜当下的和平。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视频截图)


岁月无情,时光荏苒,两位老人已于近年相继离世。他们带着对战友的思念、对家国的牵挂,如愿 “归队”,与曾经并肩作战的兄弟永远相聚在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的信念,也深深镌刻在了这片他们曾誓死守护的山河之中。


邓文耀在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视频截图)


80年风雨峥嵘,中国从沉沦走向崛起,从苦难步入辉煌。时光奔流,记忆永存。


这段跨越八十年的生死守望,不只是两位老兵的生命重逢,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敬畏、对英雄的缅怀,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致敬。老兵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山间松柏般四季长青,他们的事迹如江河般世代流传。山河依旧,浩气长存。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更是为了新的出发。老兵的精神火炬依然熠熠生辉,既照亮来路,也照亮前途;它激励我们珍惜和平、矢志复兴,在新时代谱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先烈的壮丽篇章。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记者/木红亮

责编/和真羽

二审/和众学

终审/张卫国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