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书记:“一带一路”幸福了云南

2025-09-18 14:53:06 阅读量1161 字数2296

每年5月至9月,印度洋盛行的西南季风,一直吹到中国云南。

9月的云南昆明,温度适宜,清风徐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宜旅宜居中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9月16日,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昆明举办。担当媒体责任,推动交流互鉴,论坛的初心,恰与举办地云南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活实践同频。

当天上午的论坛开幕式上,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致辞时表示,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曾经的边陲末梢,已成为中国向南开放的重要前沿。云南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最重要的支撑、最强劲的引擎,就是“一带一路”的实践成果。从“一带一路”的云南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这一重大倡议发展了中国,幸福了云南,更造福了世界,具有强大感召力。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开幕式致辞。图源:云南日报

与其说是致辞,不如说是情景讲述。王宁选择了一种直观的方式——通过4组照片,向与会嘉宾、媒体记者分享“一带一路”的云南实践。

第一组照片,主题是合作共赢

7月,中老铁路首发“郑和号”班列,通过海公铁联运,将云南至印度洋的运输时长缩短了17天,大大提高了效率。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肯尼亚,沿途带去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回香料、宝石、木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古佳话。

今天的“郑和号”班列,沿中老铁路直达老挝万象,随后通过公路接驳至泰国林查班港,最终换乘海运抵达新加坡。班列以“郑和”为名,恰是继往开来。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4年来,货运已覆盖19个国家,运输商品超过3300种。通过这条钢铁丝路,云南的鲜花、水果、蔬菜等,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南亚东南亚的榴莲、山竹、芒果等,也能快捷抵达云南。昆明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集散地。

“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只要我们各施所长、互惠互利,深化务实合作,一定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第二组照片,主题是惠民利民

2003年11月22日缔结友好省关系,中国云南省与印度尼西亚巴厘省,是一对处了22年的好朋友。

今年5月15日至18日,王宁曾率云南省友好代表团访问印度尼西亚,其间出席了“心联通 云南行”巴厘省有机稻米培育暨生态农旅合作示范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由云南提供稻种、农机和技术培训。

项目到底好不好?去年当地试种了250多亩云南稻种,当年增产12%,收入增加30%。增产又增收,给了当地农户信心。当王宁与当地农户交流时,他们都很高兴,竖起大拇指,由衷感谢中国的帮助。

类似的项目有很多。云南已在17个周边国家实施了近600个“小而美”项目,有的是给孩子们做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治疗,有的是给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有的是为当地群众建安全饮水项目……数百万人从中受益。

王宁还分享了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的故事。

这所小学,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是10年前中国和赤道几内亚建交45周年时,双方合作共建的成果,如今已成为两国深厚情谊的见证。就在9月初,从赤道几内亚来的记者朋友,专门来到这所小学,与孩子们一起欢乐歌舞、共叙情谊。

丰收的种子、友谊的种子,不断开花结果。

“一带一路”,是一条惠民利民之路。只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携手推动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一定能让各国民众过上更好更幸福的日子。

第三组照片,主题是相知相亲

70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赞叹昆明是一座“壮丽大城”,将云南的美介绍给世界。

今天,来自法国的文森特,同样因为旅游,爱上中国、爱上云南。文森特已经在云南生活了10年,还成了云南女婿。他和妻子在昆明翠湖畔开了一家餐厅,店里既有红酒、面包等法式风味,也融合了野生菌、小粒咖啡等云南美味。

文森特也有自己的“游记”,他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逛古城、做月饼、写春联等美好生活,将中国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介绍给海内外朋友。

在云南,还有很多这样的“民间使者”,他们促进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走进云南、读懂中国。2024年,云南接待了600多万海外游客,不少人留在这里旅居生活,成了新的云南人、幸福的人。

“一带一路”,是一条相知相亲之路。只要我们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一定能使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

第四组照片,主题是守望相助

3月28日,缅甸突发强震,云南多地有明显震感。中缅胞波,意为同胞或亲戚。缅甸受灾,云南感同身受。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云南闻令而动,于29日夜组建37人的救援医疗队赶赴缅甸。之后,又增派50人参与救灾,运送87吨救灾物资。

中国云南医疗救援队,是第一支抵达缅甸、第一支救出幸存者的国际救援队,运送了第一批国际救援物资,彰显了中国速度、大国担当。

冒着余震风险,顶着40度高温,救援工作很是艰辛。但听到缅甸民众市民用不熟练的中文说“谢谢中国”时,接过他们递来的一杯杯清水时,救援队员又有了使不完的劲。

时间回溯到抗疫初期,当时云南口罩和防护服短缺,老挝、缅甸、泰国等多个国家向云南捐赠了170多万只口罩、8000多套防护服。之后,云南回馈援助了疫苗和更多的防疫物资。

这些风雨同舟的故事,温暖人心、格外珍贵。

“一带一路”,是一条守望相助之路。只要我们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硬联通”“软联通”,为的是“心联通”。

丝路跨山海,媒体连心声。王宁表示,以上4组照片,均来自媒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真诚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更多动人瞬间,讲好更多丝路故事,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媒体的智慧和力量。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记者:陈创业

编辑:郑海燕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