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月

2025-10-03 19:47:00 阅读量1575 字数1503

一轮圆月从后山冉冉升起,洒下片片明澈的清辉,照在山村的瓦屋顶上,泻进青石板铺筑的小巷里。月下嬉闹的孩童,听到父母的声声呼唤,纷纷向着家里跑去,小乡村骤然安静下来,显得分外的祥和。

这是一年中月儿最圆的日子,家家户户话团圆的温馨时刻。

祭月的仪式结束后,一家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了月饼、自制的米糕,还有苹果、梨、石榴、柿子、土瓜、菱角、板栗等时令瓜果。奶奶、伯母、父亲、母亲、堂姐、哥哥、弟弟,一家人一边品尝月饼瓜果一边赏月。月朗风清,丹桂飘香,小院里充满温馨闲适的气息。

儿时的中秋,除了月饼和丰盛的瓜果,最让人神往的还有那一轮圆月。我时常一个人对着月亮,细细品味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望着皎洁的明月,我仿佛看到吴刚手捧一樽樽美酒,轻快地洒向人间;嫦娥长袖轻舞,把美丽的倩影印在人们心上。

到昆明上大学那年,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过中秋。那时候,母校还没有令人艳羡的自制月饼,给我们每人发了四个昆明老字号“桂美轩”制作的月饼。夕阳西坠,“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受越来越深切。夜幕降临,思念之情愈加浓厚。为了排解乡愁,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去翠湖公园。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淡淡的月色笼罩着大地。花前月下,游人如织。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公园散步,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对对恋人或在树下倾诉衷肠,或在湖中泛起轻舟;还有的亲朋相邀,在路边摆开了月饼、瓜果,美酒伴明月,欢笑声一浪高过一浪。“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眼前的情景,让我们这些异乡的学子游兴顿消,浓浓的思乡之情挥之不去。

大学期间,到迪庆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多个同学一起在小中甸度过了难忘的中秋佳节。这里的海拔3200多米,比我家乡的海拔高了1700多米,是我距离中秋圆月最近的一次。那一天,晚饭时就开始下雨,入夜雨越下越大,高原上一片漆黑,还刮起了刺骨的寒风。吃过一起凑钱买来的月饼和花生、板栗,一伙人百无聊赖地蜷缩在屋里。大家三三两两或聚首闲聊,或玩着扑克。忽然一个同学轻声抽泣起来,大家关切地上前询问,他说:“我想妈妈了。”一句话,让现场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绵绵密密的雨,像不绝的思念,穿透寂寥的夜空,一针针扎进心间。我一个人轻轻走到屋外,感受着月亮的气息,透过厚厚的云层,托明月捎去我对亲人的祝福。不觉中,凄凄沥沥的雨,打湿了我的眼眶。

工作后的第一个中秋,我用微薄的工资买了一盒月饼。在破旧的小楼上,一个人独坐一隅,耳畔鸣响着潺潺的溪流,双目凝望着满地的月光,面对家的方向,默默地,任思绪乘着月光飞翔。

一个人在异乡,总有一种漂浮不定的感觉。中秋不能团聚的日子,我总是独自面对着月亮,心中充满万千念想。于中秋的月夜,望着澄澈的星空,我读懂了诗经《月出》中迷离怅惘的月,张若虚笔下雄阔壮丽的月,李白诗中仙逸浪漫的月,苏轼心中旷达超脱的月……

家乡月。 (桂金再 摄)

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便在小家庭的聚集中聊以自慰。但对于父母和大家庭的思念从未间断。年复一年岁月穿梭,一生漂泊异国他乡的爷爷,直至暮年才回到家乡,未曾与我们度过一个中秋就走了。后来,奶奶走了,伯母走了,母亲也走了。于岁月的洗礼中,我对于团圆的理解日益泛化:相聚即是团圆。我极力创造和珍惜每一次相聚,尽情地享受与家人、亲友团聚的美好时光。也依然在每一个中秋翘首凝望,凝望那一轮满月自远古款款而来、缓缓升起,照见人世间多少星聚云散、离合悲欢。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同一个星球,同一片天空,气爽秋高,月圆花好。无论你是团聚的亲人还是幸福的佳偶,也无论你是怅然的离人抑或是漂泊的游子,让我们共沐月光,同心祈愿:情永在,人长久,婵娟共!

来源:德宏团结报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