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永平县东庄村“医生奶奶”杨连翠走红网络。她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东庄,耄耋之年收获了家人的爱戴、村民的感恩、组织的关怀,沉浸在整村敬老的甜蜜中。
子孙孝顺,行动不便也能安心
10月24日,小雨,风中渗透着丝丝寒意,杨奶奶的身上盖着又厚又暖的大毛巾。
88岁的杨奶奶精神已经大不如前,最严重的是积年的腰腿毛病,导致她无法站立、行走,大多数时间在椅子上半坐半卧,时刻需要他人照料。
“因为站不起来,她已经三四年出不了门了。”杨奶奶的女儿肖丽萍说。肖丽萍和丈夫曾贵曾在下关工作,2017年开始回家照顾杨奶奶。杨奶奶的衣、食、住、行,被夫妻二人安排得妥妥帖帖。
更难能可贵的是,曾贵本是弥渡县人,退休后也跟着肖丽萍定居东庄,无微不至地照顾杨奶奶。“岳母也是妈。我家弥渡那边老人走得早,这些年我们都以永平为主。”曾贵脾气又好又勤快,照顾老人是一把好手。正因如此,说起曾贵,杨奶奶都会满意地说:“曾贵经常服侍我洗漱、吃饭,帮我换洗衣服,扶我出去晒太阳。他和我的亲儿子一样!”
杨奶奶的儿子杨根文在杉阳镇卫生院工作,经常回家看望杨奶奶,并称赞杨奶奶:“做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儿女学习的榜样。”杨奶奶最大的爱好是打电话,通话记录显示,拨打次数最多的联系人是孙女杨本娅。

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以血浓于水的亲情温暖着杨奶奶,让行动不便的她安享晚年。
村民陪伴,足不出户也不孤单
“村里的人经常来看我,但有些人我已经记不清了。”因为杨奶奶对东庄村的特殊贡献,经常有村里人来看望她,以至于很多人让她想不起怎么称呼。
行医50年,她记不清自己接生了多少东庄的孩子,也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东庄人祛除病痛。但是,村里人却记得她的付出,对她满怀感恩。哪怕不是她接生的东庄人,也对她怀有深深的敬意。
村里的阿德菊、阿白妹等人,到田里干活都要进来看看杨奶奶。几个老姐妹围在杨奶奶身边,陪她拉家常,经常逗得她喜笑颜开。

杨奶奶接生的孩子们很多都已经是中年人,心中的感恩却没有被岁月的流逝冲淡,反而像好酒一样越陈越香。肖丽萍两口子有事出门,隔壁的阿喜就会义无反顾地过来照顾杨奶奶。阿喜说:“我妈活着的时候经常告诉我,我和我姐姐都是杨奶奶接生的,所以我经常去看她,就是为了多陪伴她一下。”
“阿花、阿喜两姐妹都是我接生的,她们随时来看我,还帮我做这样那样的……”村里人的感恩,让杨奶奶心里非常感动。
淳朴的感恩和陪伴,让杨奶奶足不出户也不会孤单,给她的幸福晚年带来更多精神支撑。
组织关怀,细微体恤也很满足
牵挂杨奶奶的,还有东庄村“两委”。
“九九敬老节越来越近了,这几天,我们正在收集80岁以上老年人的信息,民政部门会直接把敬老节慰问金打到当事人的社保卡上。”东庄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肖佑鸿说,收集信息时,一般是农户自己上报,但因为杨奶奶行动不便,村里就决定为她提供上门服务。
只要自己跑腿,杨奶奶家就可以不跑腿。肖佑鸿来到杨奶奶家,为杨奶奶详细地记录好相关信息。
这一天,肖佑鸿的兜里还藏着一件“宝贝”。他变戏法一样把东西取出来,帮杨奶奶戴上,原来是一副崭新的老花镜。“杨奶奶是老党员,我们依托2025年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永平县老花镜项目,为她配了老花镜。”肖佑鸿介绍。

杨奶奶戴着老花镜,左瞧瞧,右看看,很是满足:“戴上老花镜,看东西更清楚了。虽然看小字还有些吃力,不过这东西很好,我很喜欢!”
“我们经常来看望她,她现在还没有轮椅,行动很不方便,我们正在想办法。”肖佑鸿说,村“两委”打算向县残联申报无障碍改造,帮杨奶奶争取个轮椅,改造一下庭院,为她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东庄村浓浓的敬老之风,吹得杨奶奶心窝发烫。被组织肯定,被人民惦记,杨奶奶是幸福的!
来源:永平融媒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