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赴基层宣讲四中全会精神

2025-10-30 22:46:34 阅读量1318 字数3089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10月27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好基层宣讲。

当天下午,王宁一行驱车前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深入乡村、走访农户、考察产业、调研口岸,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共话“十四五”发展成就,共绘“十五五”发展蓝图,把四中全会精神传递到群众心间。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四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如何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此次调研的关注点。

在云南白药屏边生产基地,砂仁标准化车间正开足马力,“一台色选机相当于25个人工拣选量。”云南白药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涛介绍,车间绝非简单的位置前移,而是通过标准、药材、数据、资金的“四合一”,构建起一个产业新生态。

一手建基地,一手上云端。打开云南白药开发的“数智云药”小程序,各类交易信息实时更新、一目了然,点击“我要买”或“我要卖”,便能实现产品的云选、撮合、交易,仅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注册用户便已超过7000人。

在“数智云药”牵线搭桥下,村民项朝明刚刚收获的300多公斤鲜砂仁正在称重验收。“今年的品质不错,每公斤收购价是23元。”他说。

从种植到加工,从鲜果到干果,砂仁经过“验收—干燥—发汗—再干燥—拣选—分级—入库”等环节后至销售端,在“数智云药”助力下,产供销全链条逐步实现全程可追溯。

“我们按照工业思维赋能农业生产。”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学介绍,通过市场需求、科技牵引,引导生产环节改进,让“卖好”拉动“种好”,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使产业链各环节特别是农民从中获益。

资源在哪里,产业就落在哪里。科技的滴灌,让资源和产业有效连接、精准匹配。在此带动下,“云药之乡”屏边2025年砂仁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预计产出鲜果1.68万吨,农业产值4.1亿元。县委书记罗杰介绍,当地还发展了小黄姜、板蓝根等种植,正按照“一品一链”“聚链成群”的思路加速产业与科技的融合。

调研中,王宁向企业职工深入浅出地宣讲全会精神,指出立足农林、生态、矿产、能源等优势资源,把资源与园区结合起来,引培链主企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记者观察

一颗砂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得益于科技的赋能,实现了层层增值。一个产业,从培育、塑造到迭代,得益于数据的加持,取得了新的蝶变。

四中全会明确,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就云南而言,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基础条件各异,放眼“十五五”,应坚持突出自身特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强做优做大资源型产业,通过“科技+”“数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用好资源生产好产品,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谋产业就要一起谋群众增收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四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各地如何答好农民持续增收之问?是王宁此次调研的一个重点。

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黄家寨,30亩冬季人参果已经开始挂果。“进入挂果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增加,需适度增加浇水次数以保持土壤湿润。”农科员付兴和正向农户讲授种植技术。

这片基地面积不大,但却孵化带动了金平数万亩的人参果种植——

种植上,依托当地气候优势,在海拔6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引导群众开展“鲜食玉米+人参果”粮—果复合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技术上,与昆明市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4个,年供苗能力达1400万株,破解种苗价格偏高、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模式上,采取“国有平台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技术指导、收购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

“目前,有14个村党组织领办人参果专业合作社。”县委书记余玉龙介绍,通过党组织全程嵌入,全链条整合资源要素,抱团闯市场,使群众成为产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种苗价格从每株1元降至0.5元,亩均降本300元,亩均产量从1吨提高到1.5吨,带动1.12万户5.1万人实现增收。”余玉龙说。

“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王宁在调研宣讲中,叮嘱各地谋产业就要一起谋群众增收,围绕种苗、技术、市场等加强组织、搭建渠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记者观察

小小人参果,致富金果果。金平县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启示是: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价值,把思路搞清;将各类要素整合组织起来,落到行动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为导向。

放眼全省,“十四五”以来,云南大力推广“粮—菌、粮—菜、粮—烟、稻+、双薯协同”等高效复合种植,探索形成孟连牛油果“334”、蒙自蓝莓“622”、鲁甸小香菇“631”、弥渡大荒地黄瓜“3582”等一系列联农带农模式。面向“十五五”,云南应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统筹推动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实现互促共进,让农民更多更好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守好祖国西南大门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四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有着4000多公里边境线的云南,做好“边”文章意义重大。

金平县伉偭社区是我省374个边境幸福村之一,8个民族聚居于此,亲如一家。在社区活动中心,王宁与26位来自红河州、金平县的各族干部群众围坐一起,从群众身边的山乡巨变说起,结合今天美好生活宣讲全会精神。

从“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党中央关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到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办法举措,到如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宣讲深入浅出,现场气氛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传递出不懈努力、接续奋斗,立足自身岗位,找准发展方位,将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图景的信心。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普玉忠表达了当好边境“守门人”的决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朱国庆分享了一家人幸福生活的点滴,云南金都灵农业公司耿志源看好在滇发展榴莲种植的前景,云南省优秀教师白美英对发展教育事业提出建议……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守好祖国西南大门。”王宁在宣讲时勉励大家。

守边,更要兴边。

红河州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金水河口岸便是其中之一。“十四五”以来,金水河“数字国门 智慧边检”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查验基础设施升级迭代、通关更加快捷顺畅。

王宁现场调研通关、边贸等情况,强调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抓好口岸产业、边民互市,推动边贸旺、边民富、边防固。

调研中,王宁肯定了红河州近年来的发展成效,要求以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结合基层实际把全会精神讲准确、讲全面、讲透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记者观察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十四五”期间,我省深化拓展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等大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四中全会围绕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明晰发展思路,与云南辐射中心建设高度契合。着眼未来发展,应立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使各类开放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来源:七彩云端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