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通行证,一旦留下失信记录,招投标受限、贷款被拒、政策补贴无缘……很多企业想修复信用,却卡在“不懂流程、怕材料烦琐”上。
为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提升企业信用修复认知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近年来,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改委”)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推行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通过构建全链条服务机制、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让失信企业“轻装上阵”,助力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形象、焕发发展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419家失信主体、2187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辖区失信企业占比持续下降。
机制先行 筑牢信用修复“制度保障网”
丽江市坚持制度引领,先后印发《关于完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保障信用主体权益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明确信用修复的条件、路径、流程和责任分工,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政策支撑。在行政处罚环节,全面落实“两书同达”机制,全市具有行政处罚权责的部门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出具《信用信息公示及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清晰告知修复方式、材料要求和办理渠道,切实保障信用主体知情权。同时,建立季度台账梳理机制,主动排查辖区失信主体信息,点对点联系企业提供修复指导,推动“被动等待修复”向“主动协助修复”转变。
服务升级 打造“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便捷通道
为提升服务便捷度,丽江市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体系。线上,在“信用中国(云南丽江)”门户网站开设“信用修复”专栏,集中展示政策文件、操作指引和流程图示,实现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进度可查;建立修复信息同步更新机制,完成修复后1个工作日内,在门户网站和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步更新状态,确保信用信息及时“清零”。线下,开设信用修复专属窗口,安排专人负责业务办理,根据企业失信情形精准判断修复要求,指导企业高效准备材料;大幅缩短办理周期,将国家规定的3个工作日初核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对招投标、融资贷款等急需修复的企业,实现1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全力满足企业紧急需求。
宣传赋能 擦亮企业“诚信经营名片”
为提升企业信用修复认知度和诚信经营意识,市发改委主动走进市工商联执委会议,开展信用修复“一件事”助力企业重塑信用新形象专题培训。培训中,通过政策解读、流程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讲解信用修复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用鲜活实例阐明信用修复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并现场解答企业疑问。同时,组织企业集中学习《云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等法规文件,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理念,引导企业将诚信建设融入日常运营,共同营造诚实自律、互信互助的市场信用环境。
信用修复不是“终点”,而是企业诚信经营的“新起点”。下一步,市发改委将持续深化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扩大信用修复知晓度和覆盖面;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理效率,让更多失信企业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信用修复。同时,持续强化企业诚信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坚守诚信底线,以良好的信用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让诚信成为丽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助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