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迈上新台阶 | 罗平:激活农业“芯片” 全链护航促增收

2025-11-12 11:15:08 阅读量2525 字数1482

深秋时节,滇东罗平的田野间金浪翻滚,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的制种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采收饱满的玉米果穗,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作为农业的“芯片”,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核心保障。云南大天种业深耕种业十七载,激活农业“芯片”,以全链质控为抓手,以产业带动为己任,在西南大地书写着种业振兴与助农增收的双赢篇章。

走进大天种业罗平生产加工包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烘干后的玉米果穗经脱粒机精准分离,清选设备层层筛除杂质与瘪粒,最后通过自动化包装线完成计量密封。“每一批种子都要经过生产、烘烤、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流程质控,我们采用盐溶蛋白和 SSR 两种检测方法,确保种子质量合格、品种真实。”检测技术人员李承斌一边操作检测仪器,一边介绍。这些带着溯源码的优质种子,将销往西南各省及陕、甘、鄂、湘、桂等地,年销量超2000万公斤。

今年,大天种业种子收购工作已接近尾声,收购量达 2万吨,仅罗平区域就达1万吨。“我种了130亩制种玉米,亩产约800公斤,企业订单收购、地头结算,种地心里有底!”种植大户张老改的喜悦道出了万千农户的心声。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在不断惠及农户。大天种业通过“企业+基地+ 农户”模式,联结带动1.5万户农户参与制种,不仅提供稳定的订单收购渠道,更创造了大量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就业岗位,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罗平县的制种产业已形成“企业研发带动、基地标准化生产、农户广泛参与”的良性循环,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好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农户增收的“定心丸”。目前,云南大天种业年制种基地面积约10万亩,其中罗平本地流转土地3万余亩。企业在发展制种产业的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科研创新的持续深耕。作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天种业构建了强大的科研体系,组建3个研发团队,设立玉米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我们整合传统育种经验与分子育种技术,形成了从种质资源创建、育苗培育到分子筛选、多元测试的一体化研发体系。” 分子育种专家张怀仁博士介绍。通过这套商业化、工程化的科研模式,企业培育出“西抗 18”“罗单 566”等90个玉米新品种。其中“罗单 566DT”成为云南省首个国家审定转基因品种,累计选育89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成功跻身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和中国种子信用骨干企业行列,以优质良种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在绿色生产与全链质控方面,企业坚守“土地无污染、生产全生态”理念。通过深耕养护、轮作休耕等方式保持土壤肥力。施肥环节拒绝化学肥料,全部采用腐熟牛粪等天然农家肥,以生态循环模式滋养土壤、培育地力,从根源杜绝污染隐患。生产全程贯穿生态种植标准,不使用农药、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依托自然规律与生物防治手段保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建立全链条质控体系,从土壤检测、种子筛选,到田间管理、采收加工,每个环节都设置严格监测节点,确保每一批产品都符合绿色生态标准,让 “土地洁净、生产生态”的理念落到实处,为消费者奉上安全、纯净的优质产品。

如今的云南大天种业,正以科技创新为笔,激活农业“芯片”,全链质控为墨,在种业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随着大天种业有限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壮大,“一颗小种子带火一个大产业”已不是梦想,新型农民、新型农业、新型农村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无穷动力。

来源:罗平融媒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