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各色花海香气馥郁,冷链物流车运作有序,员工们正熟练地对鲜花进行筛选、分级、包装。这片绽放于云岭高原的“美丽产业”,正从丽江走向全国、香飘世界 。

工人在整理鲜花。(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让“丽江的花”走向世界
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产业负责人和煜坤介绍,“十四五”以来,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产业方面,建成了35万平方米连栋智能温室,成功实现48个玫瑰、18个彩色马蹄莲品种的规模化投产。园区积极推动种业国产化,制定“五年百种”“丽系”自主品种培育目标,实现国产种苗培育零的突破。鲜切花A、B级出品率达75%,产量超1.3亿枝,并成功开拓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使“丽江的花”走向世界。在乡村振兴方面,有效带动300余名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并依托花卉产业成功打造“丽江四季花开”国家3A级旅游景区,通过发展研学等业态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扎实推动了农文旅融合与产业带动。

游人在产业园参观花卉。(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丽江花卉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更折射出丽江“鲜花经济”蓬勃发展背后的诸多关键因素。
走进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仿佛踏入花的海洋。无土栽培技术让一株株娇艳的玫瑰在精准调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通过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自动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确保了花卉品质的稳定。
据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集种植、冷链物流、休闲观光、立体销售等于一体,积极引进斐洛里永生花企业,正在加快落地永生花产品加工线,打造“丽江的花”永生花品牌、玫瑰系列产品体验中心,持续拓展玫瑰精油、香料香薰、鲜花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线,推出玫瑰花、马蹄莲、蒲公英等系列永生花产品,开发玫瑰伴手礼24类、单品120多个。
——花开正艳,村民增收展欢颜
温室大棚内,80后“新农人”和月华指尖轻绕玫瑰藤蔓,精准抹去侧芽。和月华说,“眼前这一片玫瑰花田采用了最新的种植模式,玫瑰根部生长范围扩大了,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提升。”
和月华从最初对种植玫瑰花一无所知,到经过公司培训变成田间种植工人,再到现在成长为种植小组组长,她在这里实现了自我突破与价值提升。“2022年3月第一次走进花卉产业园时,对玫瑰种植还一窍不通,更别说修桩、回桩这些技术活了。”和月华回忆道,当时,从最基础的采花、压枝、抹芽做起,每天弯腰上千次,手指被花刺扎破是常事。
3年前,和月华还是个奔波在城区的打工人。如今,她月均收入4000元到5000元,旺季能超7000元。“现在我只需要骑十几分钟电瓶车就能到家,不仅生活成本降低了,还比进城务工时多收入2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和月华的笑容里藏着民生温度。
近年来,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依托党建引领的“生态+就业”模式,将35万平方米温室建在居民区旁,配套建成冷链物流与航空运输通道,让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她们带动下,村民都陆续加入,如今,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300余人在此就业。

和月华(右二)和产业工人在展示刚采摘的鲜花。(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说起现在的生活,和月华言语中透露着满足与自豪,但更让她自豪的是,今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园区时,曾亲切询问她的工作情况。“我激动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片花田都归我管’,他还夸了我!”这份鼓励让她干劲十足,“我要邀约更多姐妹来园区就业,种出更多更优质的花,让丽江鲜切花卖得更远,让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
和煜坤表示,下一步,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深耕全产业链发展,从种业端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培育更多花卉品种;继续立足乡村振兴,通过打造郁金香球根花卉大田繁育种植、生产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龟山项目及创建国家4A级景区等举措,进一步深化联农带农,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赵庆祖
责编/李映芳
二审/李 桥
终审/和丽星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