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72小时定制羽绒服可交付!这座江苏小城如何引领国际时尚

2025-11-28 16:07:24 阅读量2470 字数3143



今年“双十一”,仅11天时间,江苏常熟服装在抖音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52亿元,同比增长35.8%。据常熟海关统计,今年1至10月,常熟纺织服装出口达190.1亿元,同比增长4.7%。


常熟服装城外景(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从服装到时装的发展之路,这座江苏小城走了40多年。常熟,凭何引领国际时尚?


5000多家企业年产超5亿件服装,小城蕴藏大能量


50分钟,纱线变身羊毛衫。


72小时,定制版羽绒服可以交付。


7天,冲锋衣、防晒服完成打样、生产、发货。


在常熟,5000多家纺织企业,年产超5亿件服装,占据中国羽绒服出口半壁江山;作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重要枢纽,市场连接179个国家和地区,线上线下年成交额超2000亿元……


常熟素以“江南好山水,苏式慢生活”的面貌示人,但这里的服装设计制造却十分高效,透露着小城的发展活力。目前,常熟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产值近600亿元,近年来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11月,冬季寒气日盛,正是常熟服装产销两旺之时。走进羽绒服行业领军企业波司登,数万平方米的智能车间里,物料由顶部滑轨迅速运送到各工序操作点,后台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信息,一件羽绒服从材料到成品最快只用三四分钟。


“今年冬季寒潮提前,叠加2026年春节延后,销售旺季延长,我们正抓紧生产抢抓时机。”波司登工厂负责人说。


常熟白茆塘,波司登49年来一直扎根于此。从11名农民裁缝、8台缝纫机起家,如今波司登已成为常熟服装产业从“衣被天下”到“数智引领”的缩影和标杆。


模特在展示波司登的羽绒时装(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从纺织、印染到设计、成衣,完整的产业链,是常熟服装的效率密码。上游,每年生产数十亿米绒类面料;中游,服装加工企业15分钟内可相互配套;下游,24小时不停的线上线下销售市场连通全球。


全产业链优势推动集群式崛起。作为全国大型绒类产品基地之一的常熟,年开发新型面料上千种。一种新面料就能催生多家新企业。2023年,常熟有纺织服装企业4000多家,2024年已增加到5000多家。


只有制衣没有交易流通市场,常熟服装恐怕很难享誉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常熟农民在长途汽车站外搭起400多个水泥摊位卖服装。由此发端的常熟服装城,如今已发展为拥有3.5万家商户、年线下交易额超1600亿元的全国知名服装专业市场。


小时候跟小伙伴在水泥摊位间跑来跑去的张嘉雯,是常熟服装城发展的见证者。现已年过不惑的她,再走进服装城,面对350万平方米空间、2.5万家店铺,不禁感慨:“没有几天时间,根本逛不完。”


线下熙熙攘攘,线上直播不断,常熟鼓励服装产业链顺着网线延伸。目前,常熟有7万多人从事电商相关产业,年网络交易额超过千亿元,其中九成交易的是服装。由此,常熟拥有了服装城、直播电商两个千亿级市场,销售连接起179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持续“焕新”的密码是什么?


被视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为何能在这座江南小城持续创新发展、做大做强?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区位优势、科技赋能、政府服务缺一不可。


依托区位优势,崛起富民产业。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常熟,东邻太仓直抵上海,北靠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向南经苏州市姑苏区、吴江区直通纺织产业同样兴盛的嘉兴、杭州。明代以来,常熟是棉花产区,土布纺织业发达,催生了裁缝等能工巧匠群体。裁缝们把上海等地的市场需求带回,培育了服装产业。


40多年前,常熟的服装产业借助乡村工业潮流再起步。常熟人骑着自行车将成衣送往上海销售再运回原材料,来回两百公里十分辛苦。如今,常熟到上海、南京、杭州坐高铁不过一两小时,旅客半小时可到达周边机场,货物一天内能从长江港口发往全球。


“靠近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叠加日益便利的交通物流,让常熟服装产业不断获得新发展。”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会长高晓东说,当地服装产业正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协同之利加快提质升级。


智改数转网联,服装生产随心而动。


传统服装生产,上一个新款式,流水线要重新磨合,顺利运转要一周时间。这样的节奏,无法适应当前小批量、多批次的市场需求。常熟市工信局局长钱韧说,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是企业实现柔性生产的关键。为此,常熟聚焦培育更多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推动服装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经过数智化改造的江苏金辰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豪信心满满:“有了‘智慧大脑’支撑,我们得以快速改进工艺,提升竞争优势。客户曾让我们10天赶制6万件衣服,结果7天就完成了。”


服务及时到位,营商温度催生产业热度。


正是冬衣销售旺季,深夜的网络直播间里“粉丝”催着发货,主播刁群群忙个不停。几年间,“90后”刁群群从直播带货到原创设计,积累了近千万粉丝,月销售服装数千万件。她说,敢做原创设计,不仅因为“粉丝”有需求,更因为原创知识产权能得到及时保护。


在常熟服装城,商家在进行网络直播销售(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服装外观专利常规申请和授权周期要6个月,有时专利还没下来产品已经换季了。为了让授权期赶上销售季,常熟积极争取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由此将外观专利授权周期压缩到5天。中心去年启用至今已通过快速预审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外观专利450件,让更多企业坚定了品牌化的信心。


“知识产权保护是服装行业的痛点,也是产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点。”常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蔼琦说,通过保护知识产权,当地努力护航服装企业创新发展。


探寻苏式生活美学新场景、新表达


服装行业曾有“八亿件衬衫才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说法。同质化竞争、利润率下滑是常熟服装产业当前面临的挑战。未来向何处去?常熟的答案是:努力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登。


聚焦AI全链赋能、户外产业突围、时尚品牌升维三大核心方向,常熟服装产业规划了新的发展蓝图。


今年10月,常熟发布《AI+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从技术、应用等维度为服装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指引。此外,还发布《常熟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引领企业推进产城融合,共同建设“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


在位于常熟西北部的虞山,登山步道旁的跑者驿站里,游客可以购买、租赁登山服、冲锋衣。体验好不好,随时可以在驿站向厂家反馈。


“专业冲锋衣注重功能和品质,价格普遍较高,企业做高端产品要积累用户体验,虞山正是天然实验场。”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周云华说。


投入实验研发,解决行业痛点,满足市场新需求——朴素的价值规律,却也是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没有钱怎么投入研发,没有研发怎么挣钱?”有服装企业人士问。


跳出鸡和蛋的辩论,常熟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3年内,常熟将新改扩建户外运动基地,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赛事,引育交易额超亿元户外运动品类电商企业……“有人来、有人用、有人买、有人卖,需求可以重塑生产。”常熟市的干部说。


服装产业攀升价值高端,既要追求材质和功能,更要追求内涵和审美。


如今,常熟以服装为重要载体,正着力探寻“诗意栖居、活力迸发”的苏式生活美学新场景、新表达。


以尚湖、虞山城墙、方塔等地标为实景,以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灵感源头,近期常熟在2025苏州科技时尚周推出一场时装秀。山、水、城、人与时尚设计交融之美,让国内外人士大饱眼福。


意大利设计师Milenal Motta表示,从时尚设计大赛,到青年设计师作品落地的对接服务,都体现着常熟对创意的尊重,对产业生态的关注和深度思考。


定义美、创造美,从培育人开始。近年来,常熟推出纺织服装产业专项人才计划,着力吸引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入驻,与国内外设计院校共育时尚人才,鼓励企业用好国内外资源建设自有设计团队。


聚焦时尚、汇聚人才,常熟正努力从“纺织服装制造基地”转型“时尚品牌策源地”。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来源/新华社

责编/和润黄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阅读/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