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丽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很多人也挥笔写下了不少赞美丽江的诗词歌赋。在丽江龙蟠乡兴文,就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农村诗社。经过29年的风雨洗礼,这个全市少有的农民诗社依然熠熠生辉。【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丽江“阿喜”是玉龙县龙蟠乡兴文村一个家喻户晓的村落,这里不仅风光旖旎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1990年,在这座文化气息浓厚的村落里,和善修牵头,几位文学爱好者成立了兴文诗社。从那时起诗社就以弘扬中华诗词、守护地方文化、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促进人文和谐为宗旨,在全市乡村文化领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我们兴文诗社建立于1990年,到现在已经有了29年。在这29年当中,我已经收集到了现有诗词5890首诗。现有会员44人,其中女的4人,最高年龄83岁,最小年龄32岁。
今天,诗社的几位骨干成员正在为新年诗刊挑选素材。在这座简朴的农家院落里,也曾诞生过不少歌颂祖国赞美家乡的优美诗句。作为龙蟠文化事业发展的代表,诗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刊登年刊。龙蟠乡的文化发展也依托着类似诗社,这样的民间文化组织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龙蟠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原来是因为茶马古道从龙蟠经过,龙蟠也就变成了汉文化和藏区文化重要的一个中间站,龙蟠文化的发展史也比较久远。这几年,我们党的政策也比较好,我们的乡党委、政府也是比较重视文化的建设。现在龙蟠的文化可以说是又有蓬勃生机的状态了。
据龙蟠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依托龙蟠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龙蟠的民间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下一步,乡里还将加大文化建设力度,为乡村文化事业发展打造一个新的典范。
现在我们主要是打造三个方面,一个是非物质、非遗文化,另一个是我们的文学文化这一块,还有一个是我们的群众文化这一块。以这三个方面的建设,把我们龙蟠的文化团体建设上去,把我们龙蟠文化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在受到新文化的冲击。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农村诗社,兴文诗社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诗社社长告诉记者,现在诗社成员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对于诗社的未来,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为诗社注入新的血液。
记者/刘清华 李晋江(实习)责编/和众学 李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段成坤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