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陈勇同志——发现平凡中的出彩(一) 一心为民 工作队中的热心肠

2019-04-12 17:53:41 阅读量54026 字数1577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许许多多的驻村工作队员,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沉下心,扑下身,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求发展。永胜县检察院司法警察、驻永胜县六德乡北华村委会的扶贫工作队员陈勇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9年1月29日深夜,陈勇倒在工作岗位上,生命定格在36岁。近日,记者深入到六德乡北华村委会、涛源移民安置点、永胜检察院等陈勇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追寻着陈勇曾经留下的足迹,从今天起《丽江新闻》将播发系列报道,追忆陈勇平凡又出彩的人生。

沿着崎岖的山路、翻过重重大山,六德的山水依旧,唯有阵阵松涛仿佛在诉说着陈勇在这里的扶贫故事。

永胜县检察院驻六德乡北华村委会扶贫工作队员 文世松:他每天早早就起来了,做好早点就喊我们吃早饭。

陈勇(右一)


提起陈勇,同为驻村扶贫队员的文世松印象最深刻,这个热心肠的80后小伙是一个闲不住、喜欢早起、喜欢动手做饭的人。他告诉我们,在六德双河村的半年多里,陈勇每天都早起烧水、帮队员们做早饭,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 

2018年3月,陈勇与文世松被选派到六德乡双河村委会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同年9月,因扶贫工作需要调整到北华村委会。为做好建档立卡户动态管理工作,陈勇与工作队员每天都带着干粮早出晚归,到农户家里作入户调查,了解、核实建档立卡户的家庭和经济状况,晚饭后还要将挂联户的信息整理输入电脑。

永胜县检察院驻六德乡北华村委会扶贫工作队员 文世松:因为我50多岁了,年纪大了,电脑不会操作,所以到双河、北华以后,所有的信息录入数字全部都是陈勇来,他从来没有说过任何怨言,他都说文哥放心,电脑的事情我来负责。

在北华村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放着几台电脑,整个北华信息录入和报送都是在这几台电脑上完成的。由于受条件限制,电脑比较少,集中录入信息时,大家只能轮流使用电脑,而陈勇总是那个最后使用电脑的人。

永胜县六德乡党委副书记 李翔峰:他总是谦让出来,先给别人做,自己留到最后。要么就在中午,要么就在晚上,吃完饭的这段时间他总是加班,平时工作他也是帮这帮那。

能帮尽帮,对待自己的同事如此,对待贫困群众更是如此。看到村民谷林世家境困难,陈勇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0元现金,告诉他要让女儿好好读书;得知村民耻龙玉的女儿成绩优秀,陈勇立即掏出身上所有的现金递给她,告诉她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件件小事,让陈勇的形象在我们面前更加清晰:这个年轻的80后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动。 

北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九荣才:当时是12月20号,下白水的贺阿五来到北华村委会反映一个邻里纠纷的问题,找到我的时候光着脚,帽子也没戴,根据地方少数民族妇女的习惯,她是要戴帽子的。找她了解完情况,陈勇说她有点可怜,就问我民政救灾给特困人员的衣服能不能给她一件。

村民 谷秀珍:什么都拿给我们,修房子,连桌子、被子都拿给我们,陈勇是个好人。

村民 贺小英:我觉得他挺好的,对我们很不错,有什么事基本上他都会来看情况。

北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第一书记 李宗华:他可以说是用情、用心在干扶贫工作,把贫困户的冷暖放在自己的心上。


陈勇(右一)


村民们和同事们都记得这个谦和、热心的年轻人,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离开了时刻牵挂着的困难群众,离开了相濡以沫的战友,离开了他念念不忘的北华村。正是有了这样的工作队员,北华村的村民看到工作队员就像看到了亲人,也积极支持、配合各项脱贫措施,整个北华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记者/闵志龙  秦文静  责编/陈  敏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丽江新视听)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