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云昆,一个在宁蒗交通战线干了33年的老交通人,他参与修建了上百条公路……

2019-05-29 20:22:16 阅读量144529 字数1455


  

刀云昆,一个在宁蒗交通战线干了33年的老交通人,他参与修建了上百条公路,修建的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架起了宁蒗互联互通、出山跨海的现代公路网。



刀云昆生在宁蒗,长在宁蒗,但是他祖籍是楚雄。1956年,刀云昆的父亲跟随省委民族工作团来到宁蒗,帮助宁蒗开发建设,发展经济。那时的宁蒗县没有一条公路,出行全靠走。


宁蒗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 刀云昆:1958年才修通了宁蒗县第一条公路,也就是现在的祥宁线永胜至宁蒗段。当时也没什么机械,都要依靠人力凿开修通,听老建设者讲,当时没有炸药,遇到有石头的路段,就从山上砍柴火架在石头上烧,把石头烧热烧红之后再浇上冷水,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石头炸裂后,一点一点的撬开。


1987年,刀云昆高中毕业后进入宁蒗县交通局工作,到丽江公路总段学校系统学习了一段时间。年底,宁蒗县到大凉山盐源的四级公路宁盐公路开工,刀云昆的交通生涯正式开启。


宁蒗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 刀云昆:这条公路是宁蒗县进入四川的第一条公路,那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也就是20来岁。当时没什么公路,也没有像现在的挖机、装载机,只有小型的推土机,就是红旗100和东汽5,当时筑路的水泥和钢材等材料都是靠人背马驼进去的。


做技术工作的刀云昆在实践中、在机械的轰鸣声中边学边做,夙夜在公,积累了大量经验。1989年,宁盐公路竣工,大小凉山正式联通。当时宁蒗发展经济所需的水泥、钢筋、化肥、农药都要从华坪县运输进来,修通一条连接宁蒗至华坪的公路“大动脉”迫在眉睫。1993年,水子坪至天星桥的公路开始建设。那时的刀云昆每天和同事们奋战在一线,很少有时间回家。当年的9月份,他的儿子出生了,当时通讯不发达,刀云昆正在山上修路,辗转多方,才知道儿子出生的消息。



宁蒗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 刀云昆:因为初为人父,心情比较激动。但是也存在一丝遗憾,儿子出生我也没有在妻子身边。因为当时交通不便,第二天下午六点多才赶到宁蒗县城,才见到我儿子。


记者:当时有没有觉得委屈呢?

刀云昆妻子 吕启英:没什么委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直都这样做的。


刀云昆的妻子吕启英在宁蒗县中医院上班,丈夫几十年如一日,天天下乡修公路,有时甚至一个月都见不上几次面,这个朴实的女人没有什么怨言,而是默默承担起了家里的大小事情。

刀云昆妻子 吕启英:肯定得支持,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定得支持。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2016年以来,宁蒗县共实施公路项目154条约907.391公里,总投资53554.33万元,全县15个通公路乡镇已通沥青混凝土路,全县91个建制村已实现100%硬化,村组已在2018年内全面实现组组通达。当前正在全力推进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项目和直过民族硬化路项目建设。泸沽湖机场航空港经济区,目前机场每个周22个航班,宁蒗与外界的沟通更为便捷快速。除此之外,宁蒗县城“四纵八横”的城市道路建设和改扩建项目也正在进行。


宁蒗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师 刀云昆:现在我们身后的道路是宁蒗县规划当中主城区“四纵八横”中的一横,是体育场路。这条路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主城区的泸沽湖大道和丽宁公路。建好之后将方便宁蒗河东西两岸群众的往来,同时也对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人之所至,交通所在;人之欲往,交通先行。像刀云昆一样的交通人凭着博大的家国情怀,舍身忘我战斗在交通建设一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逢山劈路,遇水建桥,现在的宁蒗县公路里程已经超过5500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村村硬化,组组通达,铺筑起小凉山一条条串连城市、连通村镇的幸福路。

(发稿编辑: 姚必峰 张世芳 杨 琳 叶 鑫)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