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共同组成了采访团进行“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接下来记者们来到了金沙江边,采访抢渡金沙江的传奇历史,了解红军战士与丽江各族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玉龙县石鼓镇,7月的金沙江波涛滚滚,水流湍急。83年前,红二、红六军团在这里全面展开了抢渡金沙江的壮举,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顺利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渡江之前,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在金沙江木取独红军渡口,65岁的新华村村民王曙轩,一字不漏地背出了当年贺龙总司令写给自己的爷爷王缵贤的亲笔信。时间回到1936年那个4月,红二、红六军团抵达石鼓后,江边仅有一条一次只能渡10人的小船。因为在红军到来前,国民党下令金沙江西南面不准停船,并销毁了部分船只。
找船渡江迫在眉睫,这时有人向红二、红六军团总指挥贺龙推荐了开明人士王缵贤,于是贺龙提笔写下了这封给王缵贤的信。
红军纪律严明、以礼待人的作风迅速在金沙江两岸传开。两岸群众明白了,这是一支自己的队伍、这是一支为了劳苦大众的军队。很快, 7条木船、28名船工在金沙江边集结完毕。
速度是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追击的第一要素,为此,28名船工昼夜不停抢渡。4月27日中午,一艘渡船因同时载了40多个红军指战员,在江心不幸沉没。危急之时,船工彭老三立即将自己掌舵的木船迅速划到出事地点,将21名红军救上了船。而船工尹学富则奋不顾身地划着一只木筏,在下游救起了两名红军战士。
这名救人的船工尹学富,正是红军进古城的时候从监牢里救出的48名无辜百姓之一。尹学富被红军从牢里救出来后,心存感激,自愿给红军渡江当向导,帮红军找木头、修木船、扎木筏。尹学富正是玉龙县黎明乡茨科北寨村村民尹正国的爷爷。在尹正国的记忆里,与红军在一起的这4天4夜是爷爷常常对他提起的。

记者/赵奇旺 于烈鹰 李琳瑛(实习)袁 杨 和 平(实习)
责编/陈 敏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余金山
终审/闵文新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