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喜欢的新年礼物”
兴仁方国瑜小学
三年级(1)班
礼物,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同学、恋人之间送上一份精美的礼物,不仅代表着你在我心里,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礼尚往来,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情谊。不知不觉,2019年快过完了,新的一年即将来临,那么新年伊始,大家都想要什么新年礼物,又会把这份最真挚的祝福送给谁呢?在今天的天雨流芳主题课里我们来到兴仁方国瑜小学3年级1班,来听听同学们心中最好的新年礼物是什么吧。

和彦华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了新年的来历后,同学们纷纷举手,畅谈自己最想要的新年礼物。平板、平衡车、小狗、变速单车、厚厚的书,五花八门的新年愿望让大家充满了期待,当然,也有的同学想要许下一个愿望,能够有一颗上课能专心听讲的心。

《礼记·曲礼上》曾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借故不见他。一次特地给孔子留下一只烤乳猪,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子的回访。意思也就是说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在我国的汉字中,“礼”的本意原来是“敬神”,到后来才演变成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礼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在祭祀中,人们除了用规范的动作、虔诚的态度向神表示崇敬和敬畏外,还将自己最有价值、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奉献于神灵。也许从那时起,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物质的成分,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礼物。


“礼物”一词由两个字组成。“礼”的意思,是仪式、礼节以及诸如忠孝等道德理念。“物”的意思是物质的东西。这个汉语词暗示了礼物不只是物质的礼品,它承载着文化的规则(礼节)并牵涉到仪式。所以,无礼之物就只是物品而不是礼物。
物最初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由于部落兼并而产生的纳贡,也就是被征服者定期向征服者送去食物、奴隶等;以表示对征服者的服从和乞求征服者的庇护,史书中曾有因礼物送得不及时或不周到而引发战争的记载。如春秋时期,因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送一车茅草,从而引发了中原各国联盟大举伐楚的战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物不再是简简单单的送礼,它还衍生出了送礼物的时间、礼物的内涵,礼物的选择,礼物的意义,礼物的分类等多个分支,那么正在听节目的你们,送礼常识,你们知道多少呢?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似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恰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

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在同学们迎接新年的歌声里结束了,面对新一年的到来,希望同学们、爸爸妈妈们以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也要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前行噢!

天雨流芳

“天雨流芳”是纳西音译语,行云流水般书写在丽江木府旁的一座牌坊上,其纳西音意为“读书去吧”。汉纳两音,一语双意。读一部好书,对我们心智的滋养,就像天雨之于谷物的成熟,让你的心灵沐浴着智慧的浩荡清香,而感觉无比的幸福和安详。
节目制作:袁杨
编辑制作:左林珏
编审:李霞、赵文立
终审:段玉龙
总监制:马湘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