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这条路,一定能脱贫!”央视纪录怒江山村的幸福蜕变

2020-08-31 20:38:30 阅读量13833 字数1545

云南怒江州

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

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

是集“边疆、民族、直过、贫困”为一体的

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三区三州”之一



 
“三区三州”之一的怒江



怒江州属于我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范围,98%的土地面积是高山峡谷。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怒江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6.24%下降到2019年的10.09%,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169个贫困村出列,贡山县脱贫摘帽,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这里风景如画

却因为交通不便与世隔绝

这里民风淳朴

却因为穷困似乎被锁在了过去的时空里

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说:

只要修了这条路,

我们一定能脱贫!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8月22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推出了系列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



8月29日

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

播出第八集

《落地生根》(上)



">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第八集 完整版


这一集向大家讲述了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沙瓦——这个位于怒江之畔大山之巅梦幻般的小村庄通过修路脱贫致富的温暖故事。


8月30日晚22:00

CCTV-9央视纪录频道

重磅推出《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

之《落地生根》(下)

向脱贫攻坚的奋斗者

致敬!



">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第九集 先导片


村里是很贫困

但是并不意味着这里的人们

对美好生活失去了向往,失去了热爱

祖祖辈辈盼了千年的路修通了

村民表现出的那种喜悦和幸福

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一起来看

这个小山村的脱贫故事

▽▽


云南怒江傈僳自治州福贡县沙瓦村地处怒江大峡谷深处,风景如画,却曾经因为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而制约了发展。


2018年,一条承载了全村人希望的公路修到了沙瓦村。两年多来,这个深山小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路修好后,背冰箱的村民坡罗咬咬牙,第一个贷款买了辆拖拉机。有了拖拉机去乡里也方便了许多,坡罗与妻子一合计,决定在村里开一个小卖部,平时就用拖拉机给小卖部进货,有活的时候就用拖拉机跑运输。



春节到了,在外工作的村民开着车回村,感慨村里变化巨大。全体村民在新修的公路上举行跑步比赛、传统的射弩、爬竹竿比赛来庆祝春节。


与此同时,福贡县委县政府和扶贫队员也在积极推动扶贫工作,到建档立卡户家中说服村民易地搬迁,对于不愿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户,说服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尽管舍不得刚开的小卖部,但坡罗还是决定接受了农危改造。



漆益生的孩子腊八和村里的孩子收到中央电视总台《诗词大会》节目组的邀请参加诗词大会。腊八妈妈和志愿者老师陆春华带着孩子们,第一次出远门去北京参加《诗词大会》。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的村民们一起去了天安门看升国旗合影留念。



如今,“怒江峡谷观景第一村”旅游发展的规划正在进行中,沙瓦村将修建起观景平台,在那里可以看到怒江之水一泻千里。村民们也对参与创建旅游配套设施跃跃欲试。


一条公路,让古老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历时四年、倾情打造的
精品纪录片《落地生根》
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创作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云南广播电视台
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出品


">


 △《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总宣传片



在怒江这片土地上

一个个脱贫故事正在上演

如今的怒江

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

从贫困落后走向幸福生活

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让我们一起

致敬脱贫攻坚的奋斗者

致敬这个时代!


 
【知道多一点】



纪录片是国家的记忆相册。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冲刺和“倒计时”阶段,用影像记录下发生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真实故事,不仅有着宝贵的影像档案价值,也必将更加坚定我们争分夺秒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来源:云南日报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