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他用生命坚守残疾人工作

2021-05-16 21:31:33 阅读量47007 字数2466

      5月6日,“五一”收假后的第一天,玉龙县残联派驻石鼓镇大同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向青却还没回到村委会,石鼓镇大同村总支书记和世勇在村委会不停的看着手机,等待着一直未能联系上的和向青的回电。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次再也等不到和向青的电话了……


      5月6日一早,和向青在去往大同村的途中,身感不适,遂赶往家中服药,后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当晚8时14分,医院宣布抢救无效,和向青去世,年仅47岁。从此,这名被同事和村民亲切地称为“和老师”驻村工作队队员,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为之服务的残疾群众,离开了牵挂他的亲人。


image.png


“我去驻村!”

2019年6月,派谁去扶贫挂钩村石鼓镇大同村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成为了刚上任两个月的玉龙县残联理事长颜仁昌最为头疼的问题。


玉龙县残联人少事多,13名干部中有两名残疾人,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和六名女同志,派谁去都得综合考虑工作和家庭因素。


再三考虑后,颜仁昌想到了一直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和向青,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



此时的和向青,正在请假陪妻儿到大理看病。儿子脸上长了许多痘,两个月前因母亲去世,一直在处理丧事,忙完丧事后,他这两天才有时间去给儿子看病。接到颜仁昌的电话,他没有任何犹豫,“我接受上级安排,我去驻村!”


然而,和向青妻子在古城区福利院当合同工,时常需要上夜班,儿子马上要上高三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摆在和向青的面前。


回到家后,任凭和向青一再解释说服,妻子一句话都不说,把自己反锁在房间不出来,留下和向青在客厅抽了一夜的闷烟。


其实,妻子知道,和向青认定要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结婚十多年以来,他热情,有担当,责任心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从不退缩,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扛起了为夫为父的责任,让这个家一天比一天温馨殷实。不理解、生气、抱怨、委屈过后,第二天还是开始默默为和向青收拾起了驻村行李。


驻村后,和向青克服家庭困难,一驻就是两年,毫无怨言,到去世前仍未撤回。


驻村期间,和向青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想村民所想、急卡户所急,以村为家,以民为亲,成了大同村1425名老百姓心中的“当家人”。


奔波于贫困山区的身影

和向青在微信签名中这样写道:“世间纵有百媚千娇,唯你是我情之所钟”。这也表达了和向青爱岗位、爱事业,爱残疾人的一片真情。


1974年2月,和向青出生在玉龙县石头乡下束河组,毕业于原丽江师范学校,先后在仁河完小和鲁瓦完小任教。2006年10月至今在玉龙县残联工作。2019年6月,因工作需要派驻石鼓镇大同村担任脱贫攻坚工作队员。


在玉龙县残联领导眼里,和向青是一名好党员,他有责任心,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在同事眼里,他是个话不多、做事积极主动,永远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的人;在村干部眼里,他是同志,是弟兄。无论在校教书育人,还是在残联的工作岗位上,他永远有着爱教育、爱学生,爱残联、爱残疾人的一颗慈善的心。



教书育人10年,和向青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本领,赢得了教育界同仁的一致好评。任教期间关爱学生,关心贫困学生,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学生支付生活费,不计回报,广受师生们的爱戴,至今在工作生活中仍被尊称为“和老师”。


在残联工作的15年时间里,和向青热爱着这份为残疾人服务的事业,热情的服务着残疾人群体,为基层残联解决了很多难事、为全县广大残疾人做了很多实事。组织评残医生下乡、入户评残办证、落实残疾人各项惠残政策、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服务……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和向青深入到贫困山区、民族聚居区,目睹了群众的贫困生活后,更是深深感叹山区贫困户的艰辛、不易,残疾人贫困群体更是不易。正是这种爱民之心,怜民之情,激发了他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激情,尽自己的全部精力,多为残疾人服务



15年来,他数百次奔波于16个乡镇,在彝族、傈僳族高山村寨和金沙江大峡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把自己当做残疾人的亲戚,与他们交朋友、道家常,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全县8000多残疾人几乎都知道玉龙县残联的“和老师”,他是他们的贴心人。


为了“大家”,最对不起的是“小家”

颜仁昌说,“和向青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在他的心目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他常说岗位就是职责,作为共产党员要倾情投入。”


残联工作高度分散,哪里有残疾人,哪里就是工作岗位。和向青长年奔波在基层残疾人之中,永远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的和向青,却唯独漏了自己的家。


在大同村近两年的时间里,和向青一方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方面积极做好残疾人的工作。村里评残时,由于评残医生工作时间紧张,为了让村里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检查,和向青积极联系评残医生,对接时间,又挨家挨户与残疾人对接,办理资料,把一切工作做细做到位,保证了残疾人的评残检查。

 

他走了,大家很想他
   

和向青的同事和朋友都知道,和向青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和痛风病,然而为了工作,他一直没有顾得上进行全面的治疗。在下乡开展残疾人工作中,他的包内时常带着降压药和痛风药,痛了就大把大把地服药。在高寒山区的陡峭山路上,痛风发作的他脚红肿得像馒头,钻心地疼痛,但是,他仍然杵着拐棍一瘸一瘸地在残疾人家中奔忙。


知道和向青家实际困难的同事、朋友,也多次提醒他,特殊情况,是否可以向领导请求一下,提前返回,照顾一下孩子和家里,他没吭声。单位领导也多次找他谈话,尽最大努力解决他的实际困难,甚至决定让他提前撤回。“脱贫攻坚到了关键的收官阶段,现在换人会影响工作的延续性,再坚持坚持就好了。”他毅然拒绝了,一如既往坚守在扶贫一线。



和向青就像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工作者的精神新风貌。


和向青走了,他的妻儿会想念他;

和向青走了,他的学生、同事会想念他;

和向青走了,玉龙县8022名残疾人会想念他......



来源/玉龙县残联

编辑/雷凤娇

责编/李铁成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