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电影《红麦》的龙标终于申请成功,辗转难眠多个夜晚的张春和并没有收获预想中的香甜酣梦,历时一年多孕育而出的《红麦》仿佛一件得来不易的瓷器,采石、研磨、陶澄、制坯、装绘、上釉、窑烧……每一个环节都渗透进了主创的心血与汗水,而这一切从6月13日举行首映礼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归零,张春和带领的主创团队,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片场累!完成作品后,更累!
同张春和导演见面,是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午后,同样是标志性的不羁发型,墨绿色薄款毛衣,同色系的宽松长裤,深灰色运动鞋……随意舒适的穿着仿佛是为了可以随时从容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场合和状况,事实也是如此,《红麦》首映在即,张春和一直在奔忙!
“在片场的时候,碰到的突发状况数不胜数,需要克服解决的麻烦也层出不穷,不过没想到作品完成以后需要解决的这些琐碎小事竟然更加耗费精力,不过好在目前为止,一切都挺顺利的。”话音还未落,张导爽朗洪亮的笑声就接替语言萦绕悬梁。
前半生用画笔讲故事,后半生用镜头话古今……
美术创作是张春和身上另一张醒目亮眼的标签。拿起画笔的张春和是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当代东巴画派具有代表性的创始人之一,担当美术总指导的电影作品《集结号》斩获多项业内大奖……
走进那间略显凌乱的画室,依然可以看见不少张春和创作的绘画作品,从这些画作中,可以看出这个高大的纳西汉子对大象的疯狂迷恋,对抽象意境的执着探索,对写实艺术的驾轻就熟,对纳西文化的赤诚敬畏……
描绘东巴祭祀的群像绘画作品《祭天的子民》出场人物繁多,绝妙的是,你可以清楚地分辨不同人物的神情姿态,并由此联想他们不同的内心愿景。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层的人物在发式穿着上甚至做了细致精妙的区分,每一个驻足凝视画作的人都会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并没来由地感动。这是身为美术创作者的张春和向世人讲述故事时所传递的力量。
而如今的张春和,选择用另一种方式讲述。或许是得益于从美术创作中长年累积的审美品味,转战电影界的张春和异常游刃有余,构图、色彩、光影变幻……这些在绘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在电影创作中同样举足轻重,那些通过绘画获得的沉淀和积累让他更加坚定了讲好故事的信心。
在美术创作者和导演二者间自由切换身份的张春和始终没有改变那颗初心:用最赤诚和真挚的方式,讲好家乡的故事。
“不论是绘画还是拍电影,我都发自内心地觉得丽江真是一个文化大宝藏,在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可以挖掘,到现在我也创作了几部有关家乡的作品,但感觉题材越拍越多,没办法,我也只能竭尽全力了!”
老朋友 新面孔
赵晓明和韩月乔是张春和导演的老朋友了,《云上石头城》里三人的缘份又再次延续到《红麦》里。又一次扮演纳西族阿爸阿妈的两人毋庸置疑成为片场定海神针般的存在,用张春和的话来说,就是“有他俩在,我就放一半的心。”
在一次又一次深刻演绎的过程中,两人已经将纳西人的风骨印刻进骨髓,以至于韩月乔得出了“好像身体里藏进了一个纳西女人的灵魂”的结论。
“我觉得现在可能没有比韩月乔更适合扮演纳西族母亲的女演员了。”张春和如是说。
老演员发挥自是意料之中的稳妥敦厚,而两位青年演员的演绎则是让张导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当初男主角木老三一直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男演员,康磊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一开始看到的是一张特别白嫩斯文的照片,我一看就觉得这不行啊,后来看了他的定妆造型后,当下就拍板,就他了!黝黑的皮肤,清澈坚定的眼神,活脱脱一个血气方刚还有点儿楞的纳西族小伙儿!”
深入了解角色,了解背景是张春和制定给演员们的首要任务,让一些外请的演员演好纳西人是主创们面临的高能挑战。
“没有捷径,就是肯花时间和精力去体验、钻研,就像当初拍摄《云上石头城》,我们提前很长时间就到拍摄地宝山石头城体验生活了,让演员们尽可能同当地群众接触,同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神态,举止投足,然后潜移默化地融汇到角色中。”
因为是纯粹至极的热爱啊!
电影《红麦》里,大放异彩的不仅仅是业务能力一流的专业演职人员们,来自丽江本地的班底同样功不可没。
他们中有竭尽全力调动一切群众力量支援拍摄,职能堪比群演副导演的幕后英雄;有在服装造型设计上担当重任,在角色演绎上也十分吸睛的全能服装师;有从来没有接受过科班训练,演技却浑然天成的天赋型演员……因为他们的存在,让《红麦》决定性地扎根在了丽江的土地上,拥有了牵扯不掉的丽江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红麦》的主题曲《星火》是由木根作词,肖煜光作曲,李肖昀编曲,和占强献唱的百分百丽江本土制作班底创作。整首曲子的创作过程充满波折,甚至一开始张春和根本不打算使用本土的音乐制作班底,如若不是肖煜光李肖昀父子俩的毛遂自荐,张春和不可能收获这样一首在恢弘和细腻,华丽和质朴间寻得绝妙平衡的歌曲。
“红麦熟,石鼓响。红旗飘飘,江舟忙。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北飞缰……”雄浑的男高音配合波澜壮阔的歌词,流畅舒缓的乐曲一直铺成酝酿情绪,在恰到好处的节点瞬间爆发,整个电影的主题也自然而然地被升华。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要培养一个百分百丽江本土化的创作团队,从演员到幕后百分百丽江人,这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现在在作品中贡献了宝贵力量的丽江人很多都很有天赋,更关键的是,我看得出他们是发自内心地,极致纯粹地热爱电影这个艺术创作,而每一件事,如果热爱,那就跨出了了关键的第一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所有人,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记者/李琳瑛
编辑/林彤
责编/和众学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