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效能的提升,远不是一件单一工作、一个单一的人、甚至是一个单一系统能完成的,这需要一整套完整且长期可行的规范机制,一个管理服务水平优秀、能力素质高的工作群体,以及有关系统、单位和部门有效的衔接与合作才能达到。这些,都需要各级政府再接再厉,认真思考,努力转变。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眼下进步虽多,但依然任重道远。对各项服务进行细细打磨和优化,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优化窗口设置,前台综合进件、后台分类审批,减少办理环节,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由多窗受理向“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转变,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从而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而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改变行政思想,应该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通过线上事项预告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可根据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办理的事项在多种新媒体上列出清单,分批次,分事项或分区域,用公告的形式,向群众预告。同时组织相关事项清单的工作人员,集中办理。如星期一办理某事项、星期二办理另外的事项、星期三办理什么事项,等等。统一了流程和时间,速度快,专业性强,这样既便于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又便于群众因集中办理所出现的拥挤,重点不突出误时间的短板。
政务网络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据的共享,政务钉钉的千人千面工作台便有这样的作用,将所有日常文、会、事统一入口,将繁杂的事务整合在一起,同时按照政府内部层级自行分类信息,以智能分类替代人为分类,如此一来,数据将会被集合于一处,一方面便于高层运用各部门数据进行集中决策,另一方面便于基层更好的理解工作。政府办公线上化、虚拟化。公共组织办公强调按规矩办事,以此产生的公文手续纷繁复杂,虽有严格的步骤,但不免多流于形式,不仅易出现违规操作,也容易造成踢皮球现象,而数字化办公,特别是数字化审批不仅能够有效将传统的流程固化,也能通过线上操作解决地理问题,减少鞋底成本,当然,线上程序也便于记录相关审批事项,相比传统更为规范、可靠。
做好“减法”和“加法”,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方面,为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不断做“减法”,减少申请材料,减少办理时间,减少跑路趟数。在服务措施上则做足“加法”,通过开通网上查询通道、设置综合窗口、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展双休日延时半天服务、免费邮递证照及审批文书等,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
“一站式”服务 “一窗式”办理。最大化精简权力事项,全面提升行政效能。按照不缺不漏的原则,根据每一项业务的具体指向制定包括办理依据、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地点、办结时限等内容的一次性告知单和办事指南,并通过网络对外公布,有效保证了业务办理高效、准确。服务大厅设立n个综合服务窗口,采用前台业务统一受理,后台分险种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模式,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社会保险业务“一窗式”办理。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运用“大数据”领跑新时代,市民朋友办理很多业务从原来的只能到“窗口办”到现在的“网上办”、“掌上办”,逐步实现“一次不用跑”,人民群众也从中切身体会到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所带来的红利。开发”移动APP,群众可在APP上办理相关事项,减少了跑窗口的次数,也减少了现场材料的准备,方便群众办理。而在一些特殊的事项上,因相关规定和条件不能“网上办”或“掌上办”,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新模式,将服务触及到每一个细微之处,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真正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全程无纸化 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随着全程电子登记平台上线,申请人可依托政务服务网用户体系完成身份比对,并根据系统推送短信在线完成手写签名,且一次签署可覆盖所有材料。同时可通过痕迹保存、证据保存等配套建设确保签名防篡改、防抵赖。此外,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申请材料,系统将自动归档电子档案,真正实现“无纸化”,将主要围绕规范事项标准、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推行网上办理等方面开展,实现全程无纸化。
建立“最多跑一次”改革常态化督查机制。聘请单位和社会上的督查员,以用户式体验的形式,到区县行政服务中心、人力社保局分中心等服务窗口,对“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进行暗访式调查。督查员对督查工作过程会全程记录。之后写出体验督查报告,上报政府办,并由府办通报督查结果。以提高服务满意率和办事工作效率。
群众少跑腿,干部多做事。无缝衔接便利办事群众,免于各部门之间奔波。坚守为民初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葛白水)
为进一步加强网上宣传引导工作,丽江市委网信办、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开展了“网聚丽江正能量 展现担当新作为”征文活动,并开设了【丽江时评】专栏,长期面向广大的媒体朋友、社会人士征集评论文章,采用的文章我们将在丽江热线上进行集中展示。征文稿件直接发送到电子邮箱ljswwxb@163.com,邮件标题注明“网聚丽江正能量 展现担当新作为”,邮件内需要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编辑/林彤
责编/和众学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