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护实践与成果展作为此次COP15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唯一的线下展,吸引着大众的视线。云南展馆以“共存、共生、共进”为主题,按照云南有什么——云南做了什么——云南愿景的叙事线索,以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为主线,将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云南特色及作为有机融合,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实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云南案例。
展项总计76个,上墙文字约16000字、运用图片700余幅、图文展板约278幅。运用联动LED屏矩阵、裸眼3D艺术展项、AR等多媒体展项。实物展品150余项,包括动物化石、植物标本、传统文化及生物医药大健康产品等。其中也不乏稀有展品,如CT扫描的古生物化石还原影像、《滇南本草》绝本等。
如果说云南保护实践与成果展是让我们用图文视频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去认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那么,成立于1938年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则可以让我们通过植物和标本本身去认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宫”温室群为核心的COP15大会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包含了主体温室、兰花馆、食虫植物馆、隐花植物馆、草木百兼馆,形成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温室群。现已保存特色植物2500余种,充分展示了“植物王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别具特色的生态景观,是云南省独具历史文化底蕴、科学内涵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科学教育基地。
扶荔宫中的种子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以野生植物种子为主题的科学博物馆,种子博物馆展厅暗绿色区域主要介绍种子的起源、种子的多样性、种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藏种子的重要意义;浅黄色区域展示云南植物多样性的数据、形态多样性、适应性进化、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植物与人的关系;暗红色展区介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并介绍自然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蔡杰介绍说,植物的种子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结束也孕育着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植物的种子,特别是野生种子,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布局了丽江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云杉坪开展了玉龙雪山寒温性云冷杉林25公顷动态监测。目前,通过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和近地保护,已收集保存植物资源1280种,包括药用植物、野生花卉、珍稀濒危极小种群植物、乡土树种、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等。
丽江所在的中国西南山地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同时,丽江所在的横断山地区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之一,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高等植物。而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则集中了我国西部亚热带区域范围内最完整的,最具代表性的高山垂直植被带谱,热带性的干热河谷稀树草原至寒带冻荒漠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共聚一山,是我国高山动植物资源集中的宝库。
据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龚志贤介绍,近年来,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在野生动植物监测、品种繁育、生物多样性智能监测、生物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
“生态美,是丽江最美的底色;生态优,是丽江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丽江市紧紧围绕把丽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切实担负起维护祖国西南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任务。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丽江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实体,建有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建成国内首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的展馆——丽江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展示中心,以及建成老君山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寒温性云冷杉林动态监测大样地、滇金丝猴保护站和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教育中心等,并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区、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滇西北植物园、百花园、百果园、百草园、高香园项目建设。
下一步,丽江将开展丽江生物多样性数字化展馆建设,通过现代数字化线上云展厅及线下展馆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呈现云南丽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及保护成效。
节目制作:左林珏
新媒体编辑:左林珏
编审:李霞 赵文立
终审:马湘 和红军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