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建设科技合作暨签约揭牌仪式在丽举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丽江市人民政府携手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将共同建设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跃彬,丽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妮娅及中科院昆明分院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据了解,通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模式,在丽江建设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对于收集、保存、研究、科普、展示滇西北特色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天,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省农科院、中科院昆明分院及丽江市相关领导一行先后来到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美自基地和丽江现代高效花卉产业园进行了考察。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动植物1.3万多种,是全国著名的动植物保护基地之一,被世界保护联盟确定为中国横断山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高寒水韭、玉龙蕨等珍稀物种。全市森林覆盖率72.14%,共记录有维管束植物224科1120属4163种,种子植物145科758属3200余种,中国特有物种2266科,云南特有物种617种,玉龙雪山是世界著名的植物标本模式产地,在国际上以丽江山水、地名命名的植物新种和变种上百种,丽江因此被称为“高山植物王国”,是开展生物多样性形成与演化、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和区位优势。
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跃彬表示:丽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我国垂直生态系列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高、物种特异性最多的地区之一,我们愿意发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作用,积极整合项目、专家人才等科技资源,在丽江市区合作共建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药用植物资源圃、温带兰科植物资源圃),大力开展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发,为丽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撑,助力丽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计划分三期实施,主要包括丽江植物园玉龙雪山、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开南街道美自村2个科研基地,将建设种质资源活体圃5个、种子低温保藏库1个、离体保存库2个、技术培训和推广中心2个,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次丽江市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对于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有力推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和勤
编辑/林彤
责编/李铁成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和勤)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