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琳(丽江市委政研室)
总部型经济指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和区域依托特有资源要素,吸引了各类总部企业和机构集群布局,形成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服务、辐射、带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型经济以世界和中国百强企业、行业领头企业、高科技企业等优强企业构成,本身就已树立了良好企业形象、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是经济发展中的优质资源和各地区招商引资的优选对象。
上海历来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海的经济地位日趋突出,许多企业将总部迁往上海,如1998年香港汇丰银行就将总部迁往上海,2000年阿尔卡特在上海成立亚太总部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就提出了吸引财富500强和跨国公司总部机构的战略设想,并于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成为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标志,促使上海至今始终是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2020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榜中,共有57家总部企业上榜,其中,19家是“进出口百强”,24家是“营业收入百强”,27家是“纳税贡献百强”,24家是“创造就业百强”。2021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累计达831家。
贸易型总部也是上海发展“总部型经济”的重要载体。2015年、2021年上海均出台了鼓励企业设立贸易型总部的政策。2021年,上海新认定贸易型总部48家,累计达到232家,新认定的48家贸易型总部中国内批发零售类30家,国际货物贸易类4家,物流仓储或国际服务贸易类7家,平台交易类7家。
为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更好发挥民营企业总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上海于2019年出台了《上海市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的若干意见》。2021年,上海新认定民营企业总部114家,累计达388家,新认定的114家民营企业总部中,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贸易型总部18家,年度营业收入合计达7945亿元,累计贡献税收80亿元,吸纳就业超过50万人,设立国内分支机构数量达到1500个。
为增强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鼓励外国投资者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2020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外资研发中心为上海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资本、创新人才,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研发经费约占上海全市的50%,随着外资研发中心能级的不断提升,已有部分研发中心成为了全球研发中心。2021年,上海新认定外资研发中心25家,累计达506家。
展望“十四五”,上海着力实施“总部增能计划”,吸引更多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和功能性全球总部落户,鼓励外资设立和发展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上海的总部经济将迈上新的更大的台阶。
云南具备发展旅游康养、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清洁能源等产业的资源禀赋;具备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良好生态环境;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经贸往来密切,具备显著的开放优势和区位优势。
发展总部型经济有助于云南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促进要素集中整合,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有助于云南省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云南省打好绿色发展“三张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云南省要大胆借鉴上海发展总部型经济的历程和经验做法,加快培育与云南产业发展相契合的总部型经济。一是了解总部型机构的分类,学习上海等地在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举措和在人才引进、生活保障等综合配套支持方面的内容,早日出台云南支持总部型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升云南对总部型企业的吸引力。二是围绕现阶段云南省重点产业集群和八大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以滇中新区为载体,加大对知名文旅企业和康养集团、绿色能源、绿色铝、稀贵金属、绿色硅头部企业的招引力度,早日争取其总部机构、研发机构等入滇落地。三是抢抓央企总部加速“离京”的机会,重点关注中铝集团(中铝集团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企业,于2007年向云铜集团注资,于2016年把中国铜业总部迁到云南)等央企动态,加大对接力度,诚邀中铝集团等央企迁驻云南,促进地方资源与企业优势的结合,进一步做强核心产业,形成双赢局面。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第三届“彩云杯”主题网评大赛,丽江赛区投稿邮箱Lijiangcyb@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