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倾情倾力 助力永胜脱贫攻坚

2019-03-28 20:45:18 阅读量64690 字数4003

  

 真帮实扶助脱贫

——记财政部定点帮扶永胜脱贫攻坚工作


有一种真心,叫休戚与共;有一种付出,叫真情实意;有一种帮扶,叫十六载如一日……这就是财政部对永胜人民的真情帮扶。


在永胜这片热土上,巍巍群山亘古不语,始终铭记财政部的真情;悠悠金沙江一路欢歌,叙说着财政部与永胜人民的深情厚谊。


帮扶17年,选派17名干部。引进161个项目,捐资助学3630人,培训农民2.5万余人次。2017年以来,投入帮扶资金3.09亿元,引入帮扶资金1.14亿元……



财政部:倾情倾力为了永胜脱贫攻坚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中部,幅员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南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辖9镇6乡,总人口40.42万人。有傈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13.8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4%。境内物产资源丰富,素有“滇西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但由于历史原因,永胜县仍属欠发达地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云南省限制开发区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全县有大安、光华、东山、鲁地拉4个贫困乡(镇)和94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39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952户61513人,计划于2019年脱贫摘帽。【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五年来,永胜县坚持问题导向,以扣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一粒”纽扣为基础,全面推进产业就业扶贫、饮水安全、住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社会兜底保障等工程,产业就业项目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实现全面达标,道路交通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组组通达”,10千伏以上动力电“村村通”,网络宽带“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全覆盖”,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正在全力推进住房改造、饮水保障、易地搬迁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补短板工作。累计退出贫困人口11769户47002人、贫困村37个、贫困乡1个,贫困发生率从18.02%下降到了4.25%,为全县2019年如期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8年底,全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83户14511人未脱贫、55个贫困村未出列、3个贫困乡未退出。



自2002年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以来,财政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定点帮扶永胜县。17年来,财政部累计选派17名干部到永胜挂职开展扶贫工作。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下,一任任财政部扶贫干部主动担当,真抓实干,用真情、用真心、真用力,扶实贫、出实招、见实效,坚持发挥行业优势与永胜贫困实际相结合,智力支持、人力支持、物力支持三到位,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力推动了永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促进了永胜县脱贫攻坚。



财政部紧紧围绕永胜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问题积极开展帮扶,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部长刘昆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组成员、副部长程丽华负责永胜县;认真研究制定了《财政部加强定点扶贫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定点扶贫工作体系,完善出台了财政部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部内单位之间的横向协作机制,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的纵向联运机制,专题调研交流机制、基层党组织对接机制,信息报告机制,督促考核机制等七项机制;专题研究制定了《财政部2018年定点扶贫工作要点》,积极探索创新“3+2”基层党组织对接机制,财政部5个司党组织与我县5个较为贫困的村党总支党建互联,分别由经济建设司党总支结对帮扶永胜县鲁地拉镇格克村党总支,由农业司党支部结对帮扶大安乡大安村党总支,由社会保障司党支部结对帮扶松坪乡下啦嘛村党总支,由人事教育司党支部结对帮扶程海镇崀峨村党总支,由清洁基金(PPP中心)党委结对帮扶东山乡东江村党总支,每个村投入100万元,因地制宜地发展食用菌、西门塔尔肉牛、黑山羊、他留鸡等产业,目前,5个村实施的产业呈现出了新成效、新亮点。特别是在2018年永胜进入脱贫攻坚冲刺决战阶段后,为帮扶永胜县爬坡过坎,顺利摘帽奔小康,财政部相继投入帮扶资金3.09亿元,引入帮扶资金1.14亿元,全力支持永胜县脱贫攻坚。



财政部领导:心系永胜谋脱贫路子

多年来,永胜的脱贫攻坚一直牵动着财政部领导的心,赵惠令、胡静林、程丽华、许宏才等4位部领导和40余位司局领导先后到永胜实地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刘昆等6位现任部领导和时任部领导肖捷、胡静林等相继在北京听取了丽江市长郑艺、永胜县委县政府的汇报,并对提出的脱贫攻坚困难问题及时回应,在符合有关政策前提下,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积极予以解决。财政部多次召开定点扶贫座谈会,听取财政部驻永胜定点扶贫工作队的汇报,了解帮扶进展情况。财政部驻云南专员办、云南省财政厅组成联合核查调研组,对永胜县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深入全面核查调研,把脉问诊,出具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有效破解了永胜脱贫攻坚的难题。特别是财政部刘昆部长、云南省委陈豪书记等领导均在《财政部赴永胜县开展定点扶贫调研情况》上作出重要批示,为永胜县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



财政部挂职干部:以永胜为家助脱贫

财政部定点帮扶永胜县以来,精心选派调业务能力强、年轻有为的干部到永胜挂职开展扶贫工作。到永胜后,他们深深融入永胜人民,用情用心用力呵护永胜,建设永胜。虽然人员交替、岁月更迭,但17年如一日,每一名干部都坚持奔走在永胜大地上,日晒雨淋、跋山涉水,走村寨、访贫寒,踏遍了永胜的山山水水,冲锋在永胜脱贫攻坚战场的第一线,坚持深入一线调研考察,精准制定帮扶政策,大力支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和农民培训等工作,脚踏实地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一线,把贫困群众的问题解决在一线,让扶贫成效收获在一线,用主动作为、积极工作、敢于创新,有思路、有举措、敢担当、能作为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永胜县干部群众,更给永胜的干部群众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以出色的工作成绩,为永胜脱贫攻坚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云南省各级领导的赞誉和永胜县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当地群众也记住了这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田间地头和农户们打成了一片的帮扶干部。



2018年,在永胜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财政部选派了业务能力强、年轻有为的魏高明、王鹏、颜铭、赵阳光以及省财政厅董成军5名同志组成驻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5名同志迅速转变角色,积极为永胜脱贫攻坚建言献策、争资跑项。积极对接用人单位组织输出4批143人到福建泉州、北京、成都等地务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护路员、护河员、护林员、保洁员”“四员”就业扶贫计划,在选聘32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的基础上,2018年积极协调增加2000名生态护林员,结合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开发528个护路员公益性岗位;积极引进陕西金鹿服装公司等企业在永胜建立“扶贫车间”,吸纳就业300余人;加大产品输出力度,积极打造永胜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引进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借助其资金、线上销售、流量优势,推动“永胜山货上电商”,2018年4月,牵头解决5000吨永胜大蒜滞销问题,让老百姓从“走投无路”到摆脱滞销;积极协调实施小水窖项目,投入资金4千万元新建近3000个小水窖,解决产业发展工程性缺水问题;与五粮液、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对接发展订单种植红高粱,签订订单1.2万吨,解决了金沙江沿线海拔1800米以下没有产业支撑的问题,并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统一收购农产品,打通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争取汇报对接协调,使永胜成为“星光帮扶”11个代言县之一;积极与快手科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快手科技的宣传推广渠道,进一步提升永胜软籽石榴等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永胜的“先天优势”,积极协调光伏发电指标,项目计划建设光伏扶贫村级电站54座,总装机容量11000千瓦,关联贫困户2195户;为有效解决永胜直过民族的教育问题,积极推进“集中办学”试点,阻断傈僳族贫困的代际传递;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牵头永胜县人民政府与云南民大附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扎实提升永胜县民族教育水平;协调永胜县140余名高中教师分两批到云南民族大学培训学习,实现永胜高中教师培训全覆盖;动员凝聚社会扶贫力量,引入“社会活水”, 协调相关公益组织、企业捐赠衣物等20万元物资,协调阿里巴巴捐赠40万元书籍和购书基金,通过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阿里巴巴等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永胜建立安康图书馆4个、安全体验教室1个、幼儿园1个、“益起读书”公益活动、扶贫超市、“博爱家园”等,并将永胜县纳入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项目支持范围。



17年来,财政部倾斜支持永胜“三农”、水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引进产业扶贫、整村推进、信贷扶贫等161个项目,捐资助学3630人,培训农民2.5万余人次。在财政部的定点帮扶下,永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移民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取得了巨大成效,永胜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永胜扶贫攻坚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离不开财政部的大力帮扶和倾情支持。财政部17年来对永胜的帮扶历程是镌刻在永胜40万干部群众内心深处不会磨灭的记忆,一张张图片中奔走在永胜大地上财政部下派干部鲜活的身影更是永胜贫困群众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者/张虎 责编/陈敏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