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茂山镇各农业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当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在东屏村烤烟种植基地,30余名村民正忙着耕地、浇水、移栽烟苗。村委会副主任杨发忠介绍,该基地采取“烤烟+青花菜”轮作
近日,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凤庆管护分局与社会公益人士联合开展资源调查监测与科学考察工作。在自然保护区海拔2460米左右的密林深处地表上,发现一丛非常特别的植株。据现场观察,该丛植株在整体形态上与水晶兰较为相似,但与其不同的是,水晶兰多为通体白色,而该植
在人们的印象中,茶叶是不是只能在杯中泡着喝?在瓦窑镇阿石寨村万亩茶园内,当地的村民会在清明节前采摘明前茶,除了炒制茶叶外,新鲜嫩绿的茶叶还能做成一桌清爽的茶宴。村民们将新鲜采摘来的茶叶清洗干净,与切好的火烧肉一起加入特制的红茶醋进行凉拌,口感清爽,茶香四溢
“我们在东湖路边发现一只受伤野鸭,请尽快救助!”“家中有蛇类闯入,急需专业人员处置!”……近年来,云南腾冲市境内野生动物与人类“邂逅”的案例显著增多。这一现象背后,是当地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更是腾冲生态环境向优向好的生动注脚。腾冲市腾越街道创新构建
当阳光玫瑰葡萄、蓝莓、软籽石榴成为北上广深餐桌上的“新刚需”,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水果背后的价格标签里,产地来自云南。高端水果的国产化突围,云南拿出了“王牌”:那就是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差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全国60%种类的水果。面对消费者对水果品质化
4月12日,D87次国际旅客列车上,工作人员与旅客欢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新华网发(周涛 摄) 新华网昆明4月18日电(念新洪)4月12日,昆明南至万象的D87次国际旅客列车上欢声笑语,琵琶伴舞《青花瓷》、老挝舞蹈《占芭花开》、傣族舞串烧《如
柬埔寨谚语说“信任如树”,中柬传统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根深叶茂。西哈努克太皇曾动情赞誉柬中友谊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开放在晴空之下。习主席曾言“患难见真情”,两国人民重情守诺、坦诚相待。这就是柬埔寨,一个与中国肝胆相照、情同手足的铁
美东时间16日,原本就一直处于低位的华纳兄弟探索、华特迪士尼、派拉蒙全球等知名美国电影公司股价于低位水平内再度暴跌。 最近几天:||华纳兄弟探索公司市值下跌32.9亿美元;||华特迪士尼公司市值下跌156.7亿美元;||派拉蒙全球公
新华社昆明4月17日电 题:新华社经济随笔:万千水花“泼”出文旅新活力新华社记者吉哲鹏、王贤思、胡了然四月中旬,云南多地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盛宴。从万人泼水的狂欢到非遗项目的精彩演绎,从孔明灯祈福的温馨到民族服饰秀的时尚,再到泼水狂欢半程马拉松与中外搏击
安宁市金方街道思邑村毗邻昆钢工业遗址,螳螂川蜿蜒穿境而过,南环线勾勒出便捷交通脉络。这个下辖4个自然村、1553人的“生态之村”,正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姿态,将田园风光、非遗体验与现代旅居需求编织成诗意栖居的新图景。从金方街道平顶山至甸苴的4.5公里生态长廊
时下,走进漭水镇老厂村树番茄种植基地,只见一个个红黄相间的果实挂满枝头,形似小灯笼摇曳山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这种兼具酸甜风味的果实,正化身群众的“致富果”,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村民普加启在外出务工时发现树番茄市场广阔,价格较高。抱着试一试的想
佤族没有文字织锦记载了佤族的故事心灵手巧的织锦人以灵动指尖担当民族文化的译者将先辈们的智慧、情感与信仰一针一线地融入织锦之中默默守护着佤族的文化基因如今,佤族织锦传承不再一味守旧,创新的火花在传承之路上闪耀。新技术将咖啡渣制成纱线,与传统织锦碰撞出奇妙火花
在云南石林的山水画卷中,撒尼文化如同一首流淌千年的诗。近日,一座以撒尼文化为核心的旅居新地标——“传承人之家”正式开放。“传承人之家”不仅承载着撒尼人民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更将非遗体验、传统美食与沉浸式旅居融为一体,为探访石林的旅人开启了一扇通往撒尼文化秘
近日,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库组成的采集团队,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林业和草原局、云龙县漕涧林场科技人员在云龙县漕涧镇及民建乡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时,发现一波罗蜜属植物,专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云南省重点保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春来山花烂漫,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他们看到了清冽的泉水、苍翠的植被、腾飞跳跃的动物,还看到了周边村民呵护动物、爱护植物的自觉行动,“好山+好水+好民风”,为富源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提供了强劲动力。十八连山林场
午后,有着“中国咖啡第一村”之称的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开始热闹起来,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游客,在这里探寻一抹咖香。一号咖啡庄园里,一群来自北京的游客沉醉在保山小粒咖啡的浓郁香气中,享受着惬意的时光。庄园负责人蔡明月向游客讲述新寨村的故事,并介绍自家咖啡的
当“春耕”遇上“黑科技”,会发生什么?在云南腾冲一群“95后”新农人正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有机肥改良土壤智能滴灌精准施肥……他们用新技术“颠覆”传统农业在田间地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新农人+无人机:1小时搞定100亩!在和顺镇大庄村的百合基地,“95后”杨
时下腾冲的山间坝头一株株经过春雨“洗礼”的蕨菜正舒展身躯,快速拔节连绵起伏的山坡上一丛丛一簇簇嫩绿的蕨菜摇头晃脑,随风而舞破土而出的蕨味弥漫在山野吸引着一茬茬“采蕨人”奔赴一场与大自然的味蕾之约宋代廖行之盛赞蕨菜“野盘春蕨正宜人”其实不单是古人觉得春蕨吃起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