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而在咱们丽江,有这样一个老人,竟用一把小小的剪子、一把小小的刻刀,让丽江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东巴文化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今年69岁的严以智,做剪纸已经40多个年头了。从小就爱好手工艺术的他,对剪纸情有独钟。说到第一次接触剪纸,严以智说以前在农村条件很差,也没有多少人了解到剪纸艺术,他也是从婚庆礼仪中接触到剪纸的。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做剪纸的时间还是很长了,做了几十年了,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做灯笼。以前条件也很差,人家结婚,跟人家学着,帮家人剪几个喜字,贴在窗子上。条件也差,我就找一些彩色的纸来剪一些花帮他们装饰一下,当时来讲已经算非常不错的新房了,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在做剪纸了。
年轻时严以智是民办教师,被当时的学校派往师范学校进修。进修期间,他在手工艺方面的才华被师范学校领导发现,严以智从此被留校任教,教授剪纸、裁缝、手工技术等课程。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以前我也是民办老师,92年的时候考到丽江师范来进修了一年,因为当时我会手工方面的东西,也会做衣服、剪纸,学校就把我留下了,留在师范工作。剪纸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镂空的艺术,但是在北方比较普遍,南方人做剪纸的确实不多。随时有时间我就投入在剪纸上。
在学校工作,严以智就深深爱上剪纸这门艺术。退休后,严以智便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剪纸创作。他经常出去采风,通过书籍、视频等途径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同时,他也在思索如何将本地文化融入剪纸艺术中,更加丰富创作内涵。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因为从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说,我感觉丽江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漂亮,游客也来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要把丽江的特色剪纸这个艺术做出来,因为古城里面有很多的艺术家搞写生,还有做油画和雕刻的也有,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说是用剪纸艺术把咱们丽江的美向世人展示,有了这个念头以后,我就开始创作了,那么也是最近三年左右一直在创作。
三年前,严以智开始用剪纸艺术创作丽江的风景,第一次把大研古城的大水车景点剪在了纸上,通过凹凸不平的阴阳剪法和美观的镂空效果,大水车景点跃然纸上,看到这幅剪纸的人无不称赞严老师的匠心独具。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最近三年才在做咱们丽江特色的这些剪纸作品。
在三年间,严以智用剪纸创作出了古城系列30幅作品、丽江风光30幅作品、东巴文化20幅作品。从去年开始,严老师将自己的全部时间投入在了《东巴神路图》的剪纸创作当中。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实际上做这个东巴神路图的图形,2018年3月份我才开始的,这个时候一心一意的来做,我就在想因为本来我是汉族,对过去的东巴文化不了解,来师范工作了以后,我逐步逐步就接触到这一方面的东西,就觉得纳西族很有特点,特别是东巴神的这一块,从道德规范跟它对生命的价值观这些方面来入手,就觉得它有独特的一面。
在创作期间,严以智查阅了大量的东巴文化书籍,也和业界东巴文化爱好者多次讨论。因为剪纸和绘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创作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因为这个剪纸跟绘画很不一样,剪纸首先要把它设计出来、画出来,然后再裁剪。剪纸有个特点就是千剪不断、万刻相连,每一幅作品做出来的时候,该留的地方就是每一点都不能剪掉,它是一种镂空艺术。如果剪掉我做了几天的功夫就白费了,基本上我这7个月里都是在晚上进行,因为晚上光线差一些,白天我就又来剪,又来刻,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
经过7个月、2100个小时的创作,严以智终于完成了《东巴神路图》的创作。他的《东巴神路图》作为《纳西族东巴画艺术百年展》中的重要作品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博物馆展出。
严以智将丽江美景用剪纸这一门我们国家传统的艺术来表现,改革创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留下了丽江之美。严以智说,他的梦想就是希望可以举办自己的个人作品展和出一本剪纸册,让更多人知道剪纸,剪纸也有不一样的美。
永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严以智:在我退休以后,给我一种感觉,对我们退休的人来说,该如何度过晚年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很多人就是一天沉醉在麻将堆里面,我自己觉得那些确实没有多大的意思,我觉得还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钱没有多大意思,我在想就是把这个东西做出来留给后人。
记者/杨四娟 和玲珰(实习)责编/和众学 李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段成坤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