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陈勇同志——发现平凡中的精彩(三)他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9-04-29 18:48:53 阅读量57518 字数1529

  

牛尾山药马上就可以下地种植了、成群的蜜蜂已经忙碌山间开始采蜜了、新建的幼儿园今年九月就可以开学了……虽然进驻永胜县六德乡北华村委会仅4个月的时间,但永胜县检察院司法警察、驻永胜县六德乡的扶贫工作队员陈勇用心、用情、用力开展扶贫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而他所留下的业绩正如他留在北华的脚印一样遍布整个山村。【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左一为陈勇


当记者来到北华村委会时,北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九荣才正在查看村里一栋三层教学楼的建设情况,他告诉我们,北华村委会有350户1420人,90%都是傈僳族,他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像他一样的大学生在村里屈指可数。教育的落后,让北华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特别明显。细心而又善于思考的陈勇发现了北华教育落后的根结所在。

北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九荣才:由于基层设施相对滞后了,交通不方便,外来流动人口也很少,所以地方上用的都是傈僳语,就是用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来交流。7岁的孩子根本听不懂汉话,陈勇就总结出一个结论就是北华教育为什么上不去,主体就是输在起跑线上。

整个北华村委会没有一所幼儿园,村里的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就直接进入小学,外来的老师不会傈僳语,而村里的孩子又听不懂汉语,这让北华的基础教育陷入了困境。


北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九荣才:我们交流了以后,他整理了一份报告,反映能不能建幼儿园:一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二让他们懂得学习的习惯;三学会作息时间,让他们养成习惯。

在陈勇和工作队员的多方争取下,如今幼儿园正在加快建设中,今年九月份,幼儿园就能如期开学,全村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幼儿园了,到他们上小学时语言再也不会是障碍,在教育上孩子们也不会再输在起跑线上了。不久的将来,村里也能走出更多的大学生。

用心去发现问题、用力去解决问题、用情去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北华驻村的每一天,陈勇都是这样做的。北华村委会地处高寒山区,地广人稀,土地的出产一直较低,以至于多年来村民们辛勤耕作,却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群众要摆脱贫困,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了解北华村委会的实际情况后,陈勇和同事们多方联系和考察,提出了在北华村委会发展牛尾山药和中蜂养殖。

北华村委会中蜂养殖管理员 谷学高:人民群众穷了,所以他们给我们养了这个蜂,一窝蜂每年赚1100元,5窝每年5000多元。 


工作队员还告诉我们,种植牛尾山药的村民都已备好,种苗也已经到位,只等时令一到,牛尾山药就可以种下去了。

北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第一书记 李宗华:中蜂产业覆盖了52户建档立卡户,牛尾山药产业覆盖了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项产业的实施必将为我们北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很好的经济收入。


北华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九荣才:就结合产业和教育这两块,他提出那些意见以后,我们思想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目前一部分已经实现了,产业也布下去一部分,房子也起起来了。

现在,在北华村委会的冬瓜坪水库边,由陈勇牵头引进的260箱蜜蜂已经在水库边安下了家, 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家都有5箱蜜蜂。这些都是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希望。而这一切,陈勇都已经看不到了,2019年1月29日晚,陈勇因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年仅36岁。他倒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为脱贫攻坚事业倾尽所有的热情。



记者/闵志龙   秦文静   责编/李   桥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