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陈勇同志——发现平凡中的精彩(四) 履职尽责 青春只为检徽更璀璨

2019-05-04 16:43:23 阅读量64577 字数1623

  

从永胜县检察院到涛移民安置点,再到六德北华村委会,在每一个攻坚克难的战场都留下了陈勇一心为民、履职尽责的故事,回响着同事、老百姓的赞许声。【微信用户请点击页面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此条新闻视频】

2007年,24岁的彝族小伙陈勇考取永胜县检察院公务员,成为一名司法警察。此时的陈勇已经是一名有两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不论是在公诉科协助检察官办案还是在法警队担任司法警察,陈勇勤奋努力,虚心向同事和前辈学习请教,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工作流程、出庭技巧。


驻检察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谢拉华:我认识的他,喊他干什么事情他尽心尽力就干了,讲究效率,而且干事的方法还相当不错。


在看护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是司法警察的工作常态,越是疲倦的时候,陈勇对自己的工作越是小心谨慎。

永胜县检察院驻六德乡北华村委会扶贫工作队员 杨绍盛:六七月份我们在华坪办案工作区看守犯罪嫌疑人,当时天气比较热,他是体重偏胖,胖的人都怕热,办案区比较封闭,他挥汗如雨,衣服全部被汗水浸透了。我叫他休息一下,他说为了保证办案安全,不能休息,直到最后把案办完了。


永胜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检察长 石瑞文:有一次凌晨三点多,我从他办公室门口经过,他依然能够坚挺笔直地坚守办公桌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我跟他说要注意安全、注意休息。他说“没事,我们在换班,该我值班了“,就是那么一句很朴实的语言。


据石瑞文回忆,2007年至2009年,陈勇协助检察官办理公诉案件44件56人。2008年3月至2018年3月,检察院共办理职务犯罪侦查案件41件53人,陈勇都参与了对犯罪嫌疑人的看护工作。而正是因为陈勇和同事的小心谨慎和辛勤付出,永胜县检察院10多年未发生过办案安全事故。

2013年,永胜县水电移民工作进入攻坚期,永胜县检察院面临着171户589人的移民搬迁任务,作为检察院的攻坚标兵,陈勇被派往涛源镇开展鲁地拉电站库区移民工作。耐心向移民宣传讲解政策,帮助缺乏劳动力的移民搬迁户抬木料、拆房子……陈勇在涛源移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深深的印在了移民群众的心里。


永胜县涛源镇红星东村村民 范应金:每天白天晚上任劳任怨的帮老百姓搬家、拆房子, 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家,他亲自帮忙抬东西、搬东西。确实他们太好了,老百姓只要有事情,不管白天晚上他们都去。


永胜县涛源镇红星东村村民 罗跃红:他口碑相当好,就像别人说他就像这个地方老百姓的儿女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帮人家做。老百姓没有水吃要帮人家抬,搬迁的搬不动要帮人家搬。


陈勇用实际行动赢得移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2013年4月30日鲁地拉电站下闸蓄水前,确保了永胜县检察院负责的全部移民按时顺利搬迁。得知陈勇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不幸逝世后,今年已经67岁的陈国林含泪写下了他对陈勇的回忆,其中写道“我们今天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少不了陈勇和工作组其他同志的辛苦付出”。


永胜县涛源镇红星东村村民 陈国林:写一两个字要坐着流一会眼泪,确实我对陈勇印象太好了,我写第一篇时候根本看不清字, 全部是泪水,确实我心里太难过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当陈勇牺牲在精准扶贫一线的消息传来,永胜县检察院的干警们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中,回忆里充满了陈勇的点点滴滴。


永胜县人民检察院公诉部 胡强:在工作生活中他经常跟我们说,要能吃苦,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在工作、生活不要太过于计较,这样会把自己活得很累。


永胜县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 李金华:现在想这么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确实感到非常的意外,他的这些事情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值得我们去尊敬。



记者/闵志龙   秦文静

责编/李   桥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