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3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
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
已成功抢救3000多例
重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成功率达96%以上。
当一个好医生,是我永远的目标。

今年是我参加
全国两会的第12个年头。
作为一名心脏病学医生,
看到日渐增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我的内心很焦虑。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有限,
但是,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病患们做点事情。
2016年,网上有一些
关于我在飞机上抢救病人的照片,
然后好多人都说我“火”了。
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相信,其他医生遇到这种事情
也会及时出手。
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还有次,有位80多岁的患者来就诊。
在了解她的病史后,我劝她放弃放置支架。
她说:“我们当地的医生说必须放置支架。”
“您只要不干剧烈的体力活,就不会出问题。
假如您是我的母亲,
我一定不建议您做这个手术。”
可能是我的话比较真挚,老人没有再坚持。
我觉得只要把病人当亲人,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7:00
驻地
坐在电脑前,
整理两会提案的资料。

19:00
驻地
打开微信,
开始跟后方团队成员
进行视频会议。
虽然来北京参加两会了,
还是需要每天抽出来一些时间,
及时了解后方情况。
履职多年,我始终关注医学创新问题。
之前有关单位要求科学家在设计研究时,
要细化到花多少钱、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假如科学家已经知道要得到什么结果了,
做研究还有何用?
所以我2017年的提案之一就是,
鼓励创新,就应该允许失败。
同年,我发起成立中国医学创新联盟,
希望让更多医学创新成果走向临床,
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今年,我会继续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
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
因为,只有足够了解,才能更加客观。

这些年,我也直接或间接推动了
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发展:
创造了冠心病治疗的多项“第一”;
发现“半月现象”,使医生一眼即可诊断
心肌桥造成的冠状动脉缺血……
2010年10月,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
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而无需开胸,
为那些不能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
特别是高龄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和团队还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
在中山医院建立了华东地区第一条
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绿色通道”,
使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通道的建立,意味着医护人员会更加繁忙。
但没有人有怨言,因为能挽救一条生命,
对于医生来说,付出再多都值得!
几年前,国内开始建立胸痛中心。
建立以后,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
救治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但作为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立的促成者,
我发现胸痛中心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胸痛中心总数量不能满足患者救治需求;
县域胸痛中心的发展较缓慢……
我今年的提案也涉及这部分的内容。

我 的
提 案
我的提案

我是一名医生,
能够成为一名政协委员,
我真的很开心。
在我看来,
医生不仅要有医德,
还要有医术,
要勇于承担责任,
善待患者,
尊重生命!
而我要做的,
就是继续在医学领域深耕,
为中国医学的进步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记者 杨月 张瑞玲 实习记者 杜萌 薛雨菲
©中国青年网微信(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