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 | 政协委员葛均波: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廉的生命“支架”

2019-03-08 17:21:03 阅读量35086 字数1691


我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

3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冠状动脉疾病

诊疗策略的优化与技术革新,

已成功抢救3000多例

重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成功率达96%以上。

当一个好医生,是我永远的目标。

今年是我参加

全国两会的第12个年头。

作为一名心脏病学医生,

看到日渐增加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我的内心很焦虑。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很有限,

但是,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病患们做点事情。


2016年,网上有一些

关于我在飞机上抢救病人的照片,

然后好多人都说我“火”了。

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

我相信,其他医生遇到这种事情

也会及时出手。

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还有次,有位80多岁的患者来就诊。

在了解她的病史后,我劝她放弃放置支架。

说:“我们当地的医生说必须放置支架。”

“您只要不干剧烈的体力活,就不会出问题。

假如您是我的母亲,

我一定不建议您做这个手术。”

可能是我的话比较真挚,老人没有再坚持。


我觉得只要把病人当亲人,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

7:00

驻地

坐在电脑前,

整理两会提案的资料。

19:00

驻地

打开微信,

开始跟后方团队成员

进行视频会议。

虽然来北京参加两会了,

还是需要每天抽出来一些时间,

及时了解后方情况。


履职多年,我始终关注医学创新问题。


之前有关单位要求科学家在设计研究时,

要细化到花多少钱、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假如科学家已经知道要得到什么结果了,

做研究还有何用?

所以我2017年的提案之一就是,

鼓励创新,就应该允许失败。

同年,我发起成立中国医学创新联盟,

希望让更多医学创新成果走向临床,

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今年,我会继续在自己了解的领域里,

做好建言献策的工作。

因为,只有足够了解,才能更加客观。

这些年,我也直接或间接推动了

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发展:

创造了冠心病治疗的多项“第一”;

发现“半月现象”,使医生一眼即可诊断

心肌桥造成的冠状动脉缺血……

2010年10月,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

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而无需开胸,

为那些不能进行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

特别是高龄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和团队还根据疾病的发病特点,

在中山医院建立了华东地区第一条

2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绿色通道”,

使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通道的建立,意味着医护人员会更加繁忙。

但没有人有怨言,因为能挽救一条生命,

对于医生来说,付出再多都值得!


几年前,国内开始建立胸痛中心。

建立以后,医院对急性胸痛患者

救治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但作为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立的促成者,

我发现胸痛中心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胸痛中心总数量不能满足患者救治需求;

县域胸痛中心的发展较缓慢……

我今年的提案也涉及这部分的内容。


我    的

提    案


提案一


加强医学科普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充斥荧屏的“养生热”,漫天的“医学科普”……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使普通民众难以分辨。如何通过医学科普教育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已成为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提案二


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医疗机构人才需求。

国内大量医学院盲目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严重桎梏我国医疗事业良性、有序的发展,对教育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应提升医学人才质量,培养出符合临床需要的医学人才。



提案三


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建设。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现阶段,主要有三方面的时间延迟影响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分别是病人延迟、转运延迟和治疗延迟。而胸痛中心的建设,主要是从以上三个方面优化流程,从而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我的提案


我是一名医生,

能够成为一名政协委员,

我真的很开心。

在我看来,

医生不仅要有医德,

还要有医术,

要勇于承担责任,

善待患者,

尊重生命!

而我要做的,

就是继续在医学领域深耕,

为中国医学的进步

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记者 杨月 张瑞玲 实习记者 杜萌 薛雨菲

©中国青年网微信(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