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民政人和有义:不怕苦、不怕累,还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爱心!

2019-04-08 17:42:14 阅读量82190 字数1612

近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会议上表彰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其中就有丽江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和有义。他默默无闻,在基层平凡的岗位上服务着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精神病患者等,为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送上了温暖和希望。今天,记者采访到了和有义,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和有义于1984年踏上民政工作岗位,在丽江市民政局救灾科工作了20多年,2004年担任丽江市救助站站长至今,已15年整。他带领全站职工,不分白昼,不分节假日,辛勤工作,不辞劳苦,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身兼数职,带头冲在第一线。无论是在救灾科,还是在救助站,他始终全身心投入工作,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在和有义的带领下,丽江市救助站荣获“云南省园林式的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丽江救助管理站


和有义告诉记者,救助人员来求助时,首先要接待、询问、甄别、登记,如果符合救助条件就按情况给予救助、救治、护送。他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只要接到电话就会去上街救助,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居民、游客,平时也会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上街主动救助。身体健康的救助人员来求助,在认真登记好救助信息后,会为他们提供食宿、车票等救助,遇到重病、有疑似精神疾病、年老、年幼的救助人员,就会把他们护送到下一站或原籍地。每年平均救助500多人,最多的一年是800多人,大部分都是外地人。

 

救助接待室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从四月份一直到十一月份,每天晚上都在街上巡查、劝导、引导、救助。最晚的时候已是凌晨3点,可全站职工毫无怨言,第二天还正常上班”。和有义回忆道。一年到头,他都难得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没有想过放弃的念头或者有过懈怠的情绪吗”“说实话,有过,但是自己在部队里待过,又做了那么多年的民政人,每次看到他们及时得到救助后,我就觉得是值得的,所以,还是坚持了下来”。


和有义(左一)和工作人员抬救助人员上救助车


和有义(左二)护送救助人员到家门口


近几年随着丽江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救助对象也与日俱增,城区街道、车站、城区繁华地段、地下通道、广场、路口等地成为了巡视救助的重点区域。救助工作量大、被救助人群复杂,形形色色,和有义管理的救助站担着大责任。

 

在2017年6月的一天,西安派出所送来一位聋哑老人到救助站,老人除了聋哑外,身体健康无恙。老人在救助房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待老人洗漱完毕后,和有义为老人换上了新衣服,又耐心等待老人吃完早饭后用手势与老人交流,希望能知道住址。无奈老人是聋哑人,也不会写字,无法得知姓名和住址。和有义经过交流后将老人的照片和一些身体特征发在今日头条的寻人板块上,借助网络的强大扩散力,将寻人消息推送了出去,幸运的是,很快老人的一位亲戚在网络上看到照片后便来到救助站,下午6点半左右,老人的儿子也从怒江赶来,确认了这位走失的聋哑老人正是失踪13年的父亲,这是父子13年后的第一次相聚。经过询问得知老人叫和义春,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黄松村委会黄松村一组的村民。


和有义用手语和老人交流,甄别身份


和有义为老人送上全套新衣服


老人和儿子在交流


老人坐上回家的车


30几年的工作中,不知有多少次,和有义将自己的时间交给了需要救助的人,在忙忙碌碌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希望。

 

“对这个工作的感受是苦、累、脏、危险,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爱心是做不好这份工作的”!寥寥几个字,却是他几十年的工作缩影,和有义用自己的力量带动着身边人,也感染着身边人。作为一名老民政,和有义在最艰苦、最困难的岗位上坚持了三十多年,“民政爱民、民政为民”的信念也早已深植于心。

 


记者/李琳(实习)  责编/李   桥  李   铁

监制/和红军 和丽星 总监制/马 湘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

(发稿编辑:本台报道)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