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位于古城区开南街道良美社区美自村,基地建设总面积302亩,主要开展高山经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科研试验、品种选育、种苗生产、科技成果示范展示、科企合作、科普观光、核心种苗繁育等研究工作。”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到了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和寿星,他想记者介绍道。
丽江地处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是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物资源得天独厚,被称为“植物王国”、 “药材之乡”。近年来,根据《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江市“一区一库五园”项目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丽江市以“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模式建设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项目包括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计划,开展以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建设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子库)为主体,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种植资源保护为补充的各项工作。
据了解,作为滇西北野生植物基因库的一个建站单位,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围绕研发重点(高山花卉、高山药用植物、温带果树、高山生态恢复)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基地现有科研项目对薰衣草、迷迭香、长苞冷杉、栒子、珙桐、蓝莓、大樱桃、草莓、果桑、白及、红果参、岩陀、鹿衔草、附子、兰属植物、郁金香、滇牡丹等高山经济植物开展试验示范研究。
“把我们当地的优秀的野生资源开发出来向农户产业推广,从国内外优秀的资源中挑选出一些优良品种在当地做示范推广就是我们植物开发的两种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我们支撑了丽江市20多万亩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在古城区的花卉产业中,我们重点发展兰科兰属植物,同时响应‘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推动开发’的模式,希望通过滇牡丹为主的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恢复模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开发利用作一个积极尝试。”和寿星说。
基地自启动建设以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规划和软硬件条件建设,整合资源,力争把基地建成集高山特色经济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高山特色经济植物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示范展示,科普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山特色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展示平台。
“大樱桃因其果大、果实硬度高、耐贮运、色泽艳丽等优点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研究所先后从国内外引进了70余种进行了比较系统化的栽培试验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筛选出了8个适合云南低温、高海拔地区的品种,并且总结出了一套种植配套技术,先后在丽江玉龙县、怒江兰坪县、香格里拉等地做了小范围的示范推广,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我们也将开展更广泛的品种适应性研究,筛选出更多稳定的早果丰果品种,同时提高栽培技术,以适应不同环境栽培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朝文说。
依托基地,目前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已经培育有1000多个植物种和品种。接下来,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将紧紧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努力建设成为云南省高山地区开展农业科技活动、展示现代农业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的一张名片,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种质资源材料,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人民群众分享生态绿色发展的红利,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记者/木红豆
编辑/雷凤娇
责编/李铁成
新闻热线/0888—5122344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发稿编辑:木红豆)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