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有助于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到玉龙县石鼓镇,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党委书记 王琳
石鼓是古代滇藏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仍是通往康藏的咽喉。《元史.地理志》、《元一统志》记载名为“罗波”或“拉八”(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石鼓人文底蕴深厚,孕育出周南屏、周霖、和瑞尧等一代代有识之士和人文先驱。
1936年,红二、六军团在大理鹤庆确定了抢渡金沙江的战略后,红二军团经丽江古城、拉市,取道海西、冷水沟,抵石鼓;红六军团经太安、九河,取道白汉场、箐口、望城坡,抵达石鼓。随即,两军团在石鼓至上游巨甸140余里的木瓜寨、木取独、格子、茨科、巨甸余化达5个主要渡口抢渡金沙江。18000多名红军战士,在金沙江两岸各族人民积极帮助下,打捞沉船,赶制木筏,28名船工用七只木船,二十几只木筏昼夜不停地摆渡,仅用四天三夜的时间成功抢渡金沙江。
至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中央红军北上争取了时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关键环节,也以基本无伤亡的几率,创造了军事史上渡江的奇迹。
石鼓红军渡江纪念碑

石鼓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长征精神内涵,意义重大,是新时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红军长征纪念馆从1983年被云南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先后被命名为 “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中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
石鼓红色文化资源

红旗漫卷,金沙水暖,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在石鼓抢渡金沙江,唱响了军民团结渡大江的胜利凯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石鼓留下弥足珍贵的长征精神。
石鼓人民传承红军精神

紧紧把握红色文化这一条主线,延伸红色文化价值链。在大同村夯实木瓜寨教学点,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打造沉浸式教育基地,同时结合石鼓红色旅游线路,发展“庭院经济”模式,全村已发展客栈、农家乐16家,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大同村发展强劲的新型产业。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完整记录红军在金沙江抢渡的史实,吸引全国各地群众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每年接待10万余人参观学习,具有较强的红色教育功能。石鼓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成为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重要场所,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

石鼓镇每年大概接待外来游客10万余人次,人员在寒暑假、五一国庆等节假日较为集中。石鼓景区内为旅客提供的服务设施分住宿、餐饮、医疗、商业、环卫、娱乐等,项目较齐全,旅游餐饮接待能力达1000人次/日,住宿招待能力600人次/日。
石鼓美食及特产
石鼓街天
2023年,石鼓镇紧紧抓住自然资源的宝地、人文资源的高地、红色文化的圣地,大力发展石鼓、大新、大同全域乡村生态旅游,以巩固夯实美丽乡村为基础,将一二三产融合到旅游新业态布局中,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石鼓景致
滇中引水工程
石鼓兰花
石鼓杀猪宴

采编:李婧
责编:杨四见
终审:李霞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