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漫谭】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2024-11-17 20:17:07 阅读量10286 字数1247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

融为一体


思  睿



行走在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既有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鼎鼎大名的老字号,也有紧跟潮流的“打卡点”、热闹非凡的“网红店”。在保护中下足“绣花”功夫,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市井烟火气得以保留和延续。

文化功能是城市的主体功能之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保护“形”更留住“神”,才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故宫和四合院之于北京、石库门和外滩之于上海、武侯祠和宽窄巷子之于成都……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既不能一味强调开发,也不能盲目保持现状,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才能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要“面子”也要“里子”,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广州永庆坊所在的恩宁路骑楼街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但是,这里也曾一度破败不堪:一下雨就浸街、电线空中密布、危破旧房密集。微改造修旧如旧,保留了岭南建筑民居的“面子”,也注重消除安全隐患的“里子”。建筑立面更新、结构加固,同时进行雨污分流、“三线”下地等改造。恩宁路的嬗变让游客惊变迁,也让居民展笑颜。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也好,城市建设与治理也好,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保护价值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上。

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前提,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景德镇御窑厂旧址改造成为热门“打卡地”,老瓷厂区摇身一变成为文创园区,让延续千年的古老产业焕发新生机;福州三坊七巷以“文化+文创”为主导,吸引脱胎漆器、寿山石刻、裱褙等非遗入驻古厝,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在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不断丰富业态,让传统街区更好焕发新活力。毕竟,历史文化有现实基础才有更持久活力,城市发展有历史底蕴才有更广阔动力。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截至2024年8月,全国现有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历史文化名镇312个、历史文化名村487个、中国传统村落8155个,划定历史文化街区1200多片,认定历史建筑6.72万处。广阔神州大地上,读懂并珍视文化根脉的案例正在时时上演。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定能更好传承文明薪火、赓续中华文脉。


来源:11月7日人民网—观点频道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