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老品种”
彭加明(古城区)
小时候去赶集,奶奶边说“无事逛街小破财”边掏出一枚5分硬币给我。那时,一分钱可以买一片凉粉,或者买一把辣叶。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但九河集市的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似乎从未缺失,附近十里八乡的老乡也未曾缺席。每逢赶集天,天一亮就能见到山上下来的人们抱着母鸡、背着土特产来到九河坝子。为了赶集方便,很多路远的老乡还结交坝区的朋友为“伕甲”,以便有投靠之处。赶集的路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集子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每周六是九河乡的赶集日。只要有空闲,人们就会相约前往,既算游玩,也可买一些在城里买不到的“老品种”。
我最感兴趣的是“老品种”猪、鸡。九河乡的农民都有养猪、养鸡的传统。春节一过,买卖种猪、鸡仔很是红火,很多人看准黑毛、长鬃的猪和脚细、爪尖的鸡后买回去饲养。这些“老品种”的肉质鲜美、味道纯正。

九河乡一隅。
我还喜欢买“老品种”大米。记得小时候,村里肥沃的农田种植白米、贫瘠的农田种植红米。红米品种有“李子红”“大红谷”等,虽说产量很低,口感也粗糙,但富含硒和铁,是老人和小孩的滋补佳品。而白米经过多年优选品种,颗粒晶莹洁白,吃起来软糯香甜。九河乡的农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耕作方式,用农家肥施肥、用山泉水灌溉、在稻田里养鱼,所以,我每年都要到九河集市上买一些“老品种”大米。
我也喜欢买“老品种”黄豆、萝卜。九河的黄豆一般种在包谷地里间种,也有种在稻田田埂边上的,但很少单独占用田地。“老品种”黄豆的个头很小,瘪而瘦、灰而暗,但用它做的豆芽脆而有嚼头,用它做的豆浆浓稠香甜,用它做的豆腐洁白细腻。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种它了,逛完整条街碰到“老品种”,多半靠运气。找到“老品种”萝卜也一样要靠运气。前年遇到一位大理州剑川县的大婶在卖“老品种”萝卜,只有拳头大,但鲜嫩多汁、饱满结实。大婶说,这是自家种的,家里吃不完才来卖一些。九河集市上最有名的“老品种”莫过于凉粉。它用鸡豆做成,色如琥珀、软糯有筋、清香醇厚,不用加任何佐料。
其他很多“老品种”也会勾起我的回忆。比如,“老品种”核桃、板栗、青刺果、土豆。九河的集市不仅在卖一些“老品种”,也在卖很多旧时光。
图片由赵丽军摄。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