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山下的村庄
李志宏(古城区)
一
文献不详、史料缺失
唯一能确认的是雪山下的村庄
石头在开花
开1000年也大不过指甲盖的花
固守精巧、典雅
雪山下的村庄
青瓦土坯房居多
也不乏青瓦石墙
会开花的石头墙
5片花瓣伸向东西南北中
我不懂其中蕴含的意味
但想必与纳西族的自然崇拜有关
与就地取材、适度索取、低调处世的
性格有关
三坊一照壁是标配
既考虑居家又照顾生产
有亦农亦牧的理想图景
有稳定回报的保障
有四季轮回、忙里偷闲
有张有弛的回旋余地
主人居住地势略高的主房
偏房设置一个火塘
一家人按长幼男女的秩序依次围坐
其余房间作储粮之用
另一方地势略低
圈养牛、马、猪、羊
大门朝向日出的方向
祈盼紫气东来,无一例外
二
最早在此生火煨茶的族人
从马背上卸下仅有的干粮和诅咒
把魂魄和骰子一同抛向空中
松脂和香薷的气息穿过旷野
击中先祖指引的方向
目光所及
高处是雪山和住在雪山上的神灵
近旁荆棘密布、猎鹰出没
野鹿如同耕牛低哞
风盘着腿
帐子紧临清泉而筑
历经沧桑且有久违的温柔
梦境里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景象

玉龙雪山。
三
叙事宏大
路途遥远
线索寥寥无几
把一册史书竖起来看
来路依稀可见
日月星辰高悬头顶
北方就在记忆的草原
把一张图横过来看
归途影影绰绰
南方的我在一首诗里
种下养蚕的桑树、观赏的茶花
日月星辰不在左边就在右边
谁勾勒出这幅图画
屋舍、粮架、日出、炊烟
流水、鸟鸣、节日、篝火
四
谁在麻线纺锤的一端
引出一匹马的嘶鸣
夜色笼罩,祖母依着火塘
从丝丝缕缕里
牵出麻线的源头
循环往复
把夜熬得越来越薄
越来越经不住鸡鸣的催促
一匹马的嘶鸣伴着祖母
伴着她手中操持不完的活计
和心底滋长出来的馥郁的花香
火塘里的松脂不停地笑
祖母一次次给笑声添加了柴火

玉湖风光。
五
一场雪覆盖了村庄
瓦脊、翘檐上吉祥的预言
粮架上燕子歌唱过的丰收
天井里草药医治过的日头
一场雪覆盖了村庄
道路上往来的汽车和鸣笛
景点内举小旗的解说眉飞色舞
游客得意忘形、大呼小叫
“此生值了”
有落在遮阳帽、肩头上
和抓在手里的雪花为证
一场雪覆盖了村庄
大树底下无所事事的老人
摆开话题、谈资
地里为南瓜搭瓜棚的妇女
为原生态菜蔬支付定金
一场雪覆盖了村庄
唯一没能覆盖那缕笔直的炊烟
六
3月,雪山上那些富足的雪花
纷纷囤积到房前屋后
在梨树、李树的枝条上剔透
水滴从破茧的一声响动中划过天籁
被日出喊醒
睡眼惺忪
瞅瞅自己再瞅瞅孪生姐妹
没发现异样
这才抖落一夜的梦境
涉水而来的桨声四起
桃花、杏花
是大地献给雪花的一抹胭脂
抛开纷争与喧嚣
洁白沉寂在心底
兀自开成银器与春光的和鸣
粉色游历在表面
如同春天的献词含羞
宛若人面
白里透着粉
温润如玉的母语落英缤纷
一份执念潜入光阴的独白
阳光的外套裹紧符咒
雪花逗留的蒂上
诗歌在枝头挂满果实

玉湖风光。
七
在村庄喧嚣处铺上五花石
在五花石上面再铺一层
马掌上磨损严重的铁
远道而来的“哒哒”声
在驮子的气息里
再裹上一层盐霜
头马脖颈上那串铜铃铛被风一摇晃
就可称为街道、镇子或城池了
叫卖声往往埋在嗓子眼
羞于言说的部位
草料候在街边眼神的角落
各取所需
亦可以物易物
茶从滇南一带驮来
赶马人一遍遍重复的榕树和大象
是贝叶经滴落的文字
被烈酒一逼
就从火塘的这头传遍上村下寨
那时
皮匠是从雪山走来的神仙
不用吆喝
上好的皮子用石灰水一浸
用铲刀一削
用象牙火候的眼神一瞅
就赛过幌子上的口碑
缝成口袋
盛砣茶、盐巴、粮食、饥荒
布匹、香料、阔气
缝成褂子遮风避雨
路途遥远
皮子是赶马人的另一层肌肤
耐得住磨损和风吹日晒
也耐得住孤独与寂寞
缝成披肩
左肩是日出、右肩是月落
背上缀满星斗
寓意圆满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沿袭至今
八
雪山融水
从阳光舔舐过的雪线边缘
汇集雪莲的羽绒王冠上
滴落的露水
随一面山坡好听的歌子顺流而下
在报春、龙胆、绿绒蒿的领地
把随风而逝的芬芳
裁成一袭女人透明的衣袍
把水围在足以倒映雪山的镜子里面
顺便把湖边
食草的马匹、奶牛、绵羊
和悠远的山歌倒映在一幅
宁静悠远的画面里
最好在边框上嵌入云雀的鸣唱
和帐篷里溢出的袅袅炊烟
一个叫“文海”的村庄
如同传说中的遗址
在鸡鸣狗吠里
一幅神仙居住的图景
真真切切地铺在山坡上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