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丽江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从大型体育赛事的效益释放到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从市场主体的活跃到“体育+”产业的融合共促,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过去一年,丽江市举办了云南省城市篮球联赛总决赛、玉龙雪山极限越野赛、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全国桨板U系列赛(丽江站)、一带一路·“天雨流芳杯”丽江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87场次,直接参与5.12万人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累计5411.9万人次;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及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累计投入体育办赛资金超2100余万元,预计创造直接经济价值1.92亿元,拉动经济效益约为4.36亿元。
我市通过加大赛事活动供给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参赛、观赛需求。同时,借助体育赛事聚集人气,拉动运动装备、餐饮、住宿、娱乐等业态消费增长,把赛事“流量”变成游客“留量”,促进经济“增量”。
2023-2024年云南省城市篮球联赛总决赛。(供图)

2024年全国桨板U系列赛(丽江站)。(供图)
过去一年,丽江市不断创新“体育+”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通过串联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等景区景点,引进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推出百余项游览丽江美景、尝遍特色美食、体验民俗风情“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文体旅融合新产品。2024年体验游客超500万人次;通过建立完善市县校三级联赛体系以及推进以市二中为试点的市级青少年运动队伍合作共建,全年全季组织11000余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三大球”、田径等比赛以及青少年运动队集训工作,并选拔420名优秀后备人才参加省级及以上比赛,有力助推体教融合取得新成效;通过整合县(区)农文旅康等资源,深入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
在举办赛事期间,我市相关部门为参赛人员量身定制了旅游攻略指引,并积极协调出台景点景区免费和优惠政策,适时穿插非遗展示、民族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体育促“三交”行动走深走实。全市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商业、康养、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领域融合更加密切,“体育+”叠加效应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2024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自行车赛。(供图)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联赛·泸沽湖站。(供图)
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丽江会场。(供图)

“重走茶马·商道远征”户外运动产品。(供图)
过去一年,全市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累计接待110万人次,场馆营收约260万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丽江市体育发展中心累计接待62万人次,场馆营收203万元,同比增长16.1%;丽江市游泳馆累计接待3.5万人次,场馆营收145万元,同比增长140%。国家、国青竞走队,四川、浙江、陕西女足队,广东、福建、内蒙古等15省(区)田径队、游泳队以及焦安静等知名马拉松运动员共计700余人长期在丽江进行旅居式集训,带动周边吃住行等消费约1000万元。中济海体育公园自投入使用以来,小轮车、自行车、太极拳、篮球、足球、网球等项目活跃开展,前来健身锻炼的群众络绎不绝;每到中济海体育公园足球联赛比赛日,中济海球场周边座无虚席,人流量较平常增加一倍以上;中济海体育公园营收320万元,同比增长218%。全市主要经营性体育场馆营收约1.2亿元,其中,台球、足球、篮球、瑜伽、游泳等场馆营收增长迅猛。
高原训练。(供图)
中济海足球赛。(供图)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体育多元价值日益凸显。在今后工作中,市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聚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夯实要素保障,努力打造“高原运动之都”“健康之城”“足球之乡”靓丽名片,更加有力推动丽江体育产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通讯员/杨现君
责编/王君霞
二审/和晓华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