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糯山文艺队,寨子里的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主要由当地哈尼族群众组成,涵盖老、中、青三代的文艺队伍,共有1支31人的村级文艺队和2支44人的老年文艺队伍,以传承和展示哈尼族传统文化为重要使命,不仅日常开展歌舞排练、节目创编等活动,近年来更是在促进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南糯山村委大巴拉寨,这个只有90多户人家的哈尼族小村寨,依托着2013年成立的南糯山哈尼服饰技艺传习所,把哈尼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研学旅游经营得有声有色。“‘制茶技艺、哈尼文化、刺绣技艺、民族饮食、篝火晚会’这是我们研学旅游的五大特色项目。”大巴拉寨村民、研学旅游负责人张艳琳介绍,篝火晚会是南糯山文艺队的“主场”,游客们在近距离欣赏、学习制作哈尼族服饰之后,身穿哈尼服饰与文艺队队员们狂欢共舞,对哈尼族生活方式、传统工艺和文化习俗等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今年以来,大巴拉寨已举办研学培训活动20余期,吸引游客600余人。这一创新举措带来了约10万元的经济收益,带动周边村民增收3万余元。南糯山老年文艺队队长确美是研学活动“篝火晚会”项目的表演主力军,确美说:“我们都是出自热爱聚在一起,寒暑假旺季时,研学活动的歌舞表演每天都有,大家谁有时间谁去,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收入。”
除了大巴拉寨研学活动的歌舞表演,在景区驻场表演、节庆活动助力、文旅推介宣传等活动现场,南糯山文艺队伍的身影也从未缺席。南糯山文艺队伍在古茶园、特色集市等景点不定期开展歌舞展演,如“哈尼歌舞秀”“采茶舞互动”等,增强游客体验感,年均演出超20场次;在“嘎汤帕节”“茶王节”等哈尼传统节日中承担主会场表演任务,吸引大量游客参与;在策划拍摄文旅宣传片、艺术家采风等活动中积极助力相关工作推进,助力南糯山村入选“旅居云南·首批典型案例”。
“每年我们都会定期组织大家进行一些哈尼族传统文化的培训,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让更多人了解哈尼文化。”南糯山哈尼族文化传承协会会长卓伍说。南糯山村现有州级非遗传承人4名、县级非遗传承人8名,涵盖哈尼民歌、乐器制作、服饰制作和民族习俗等领域。在各传承人的带领下,南糯山文艺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助力文旅产业发展路上稳步前行。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林丽华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