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踏入和怡伶的工作室,她正与丈夫赵云兴探讨一幅东巴纸创意绘画。时而爽朗的笑声打破周遭的静谧,时而低头凝神思索,专注的目光里满是对艺术的执着;兴之所至,她便提笔在画纸上肆意挥洒,勾勒出灵动的线条与色彩。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才情四溢的女士,竟是一位先天性二级听障人士。
和怡伶在工作室,与丈夫赵云兴探讨东巴纸创意绘画。(供图)
和怡伶的听障并未成为她追求梦想的绊脚石。25岁那年,初为人母的她毅然决定学习说话,只为能亲口教孩子牙牙学语。这看似简单的愿望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凭借着骨子里的坚韧,她成功叩开了有声世界的大门。
走进和怡伶的家,阳台和房间被巧妙地改造成了工作室。喜欢安静的她将工作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赵云兴说:“怡伶喜欢在晚上工作,她说夜晚的宁静能让她灵感如泉涌出。”家人的支持,更是和怡伶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力。
和怡伶的工作室。(供图)
从2003年起,和怡伶便踏上了研究纳西东巴绘画、皮具、造纸等民族文化的征程。她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她创作的系列丽江民族文化作品将东巴文字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不仅走向全国,更远销海外市场。
在一张张东巴纸上,和怡伶用针管笔描绘出一幅幅繁杂细致的画面。画里有她的奇思妙想,有她的梦幻世界,有古老的传说,也有现实的生活,甚至还融入了科幻的元素。大块的黑白对比和细密的线条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无论画面如何变幻,总离不开丽江的民族文化元素。这源于她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担当,让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和怡伶用针管笔描绘出一幅幅繁杂细致的画面。(供图)
作为土生土长的丽江人,和怡伶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将家乡文化充分展现给世人。这不仅是她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今年4月,和怡伶和丈夫共同创办了古城区纳壹工艺品工作室,并取得了版权商标。和怡伶表示,将秉持“深挖民族内涵+新时代审美+产品品类”的理念,以非遗为突破口,对造型、图案、色彩等元素进行再创作,致力于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文创产品。
记者/古城区融媒体中心 和雪源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 桥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