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板桥镇玉马村委会百亩花卉进入产销旺季,大棚内菊花、康乃馨等花卉陆续绽放,工人们正忙着疏蕾、修剪、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板桥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发展鲜花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花卉特色产业,不仅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更悄然化解了留守家庭、婚姻邻里等基层治理难题,让“鲜花经济”成为基层治理润滑剂,探索出一条“产业兴、邻里和、乡村美”的和谐发展新路径。
(工人正在采摘发往韩国的鲜切花)
邻里和谐:从“争吵不断”到“其乐融融”
“以前没那么多就业岗位,在家赋闲的人比较多,收入也低,夫妻吵架、邻里纠纷时有发生,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有事情做,闲话就少了,矛盾也比以前少多了。”说起花卉产业发展为矛盾纠纷调解减轻的压力,玉马村党总支书记田陆忠感叹。玉马村花卉基地提供长期岗位100余个,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达2000余人次,带动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600元。
(工人在包装发往深圳的鲜切花)
“采花期用工最紧张时,日薪能达到200~300元,一年光务工费就需要支出20多万元”种植大户杨景光说道。
随着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家门口就业”,在共同劳作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把鲜花变成了连接家庭、邻里情感的纽带,让“美丽经济”绽放出更多“和谐之花”。
(工人正在花圃内疏蕾)
家庭和睦:从“难以兼顾”到“悉心呵护”
“以前夫妻俩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长时间两地分居,时常在吵架,说句鸡飞狗跳都不为过,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两人齐心挣钱,还能够照顾老人、教导孩子。”正忙着给花舒蕾的村民李某想着现在的日子不停感慨。如今,随着玉马村花卉产业的发展,像她这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村民不在少数,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的同时,还能每天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鲜切花还没发展起来前,大部分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有些夫妻长时间分居就产生了很多矛盾,经常这家劝好,另一家又开始吵。”说到之前调解的家庭矛盾田陆忠感慨颇多。如今,鲜切花产业发展不断壮大,不仅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还带动周边家庭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家庭矛盾也大幅下降。
“就业不离家,老小乐开花”,这种“家门口就业”的就业模式,既解决了“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又促进了家庭和睦、乡风文明,实现了“增收”与“顾家”的双赢。
(等待包装发往韩国的鲜切花)
产业兴旺: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致富”
“现在回村种花的,以前都在外面务工。”玉马村党总支书记田陆忠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目前,板桥镇玉马村委会花卉种植面积已达400亩,花卉产业年产值突破1600万元,带动就业6万人,实现就近就便务工收入720万元,带动群众年均增收4万余元。
在玉马村委会花卉种植基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鲜切花。“我们的花除了发往全国各地,最远还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今天采的鲜切花就是准备发往韩国的。”返乡创业青年杨景光自豪地说。像杨景光这样返乡种花的家庭还有7户,他们也对种花致富充满了信心。
(工人正在花圃内疏蕾)
另一边正忙着给花疏蕾的陶胜说:“现在种花虽然累点,但收入可观,而且就在家门口,比以前背井离乡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如今,花卉产业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近年来,板桥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带动辖区待业人员、困难群体自主就业创业,从“柴米油盐”到“安居乐业”,产业振兴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正谱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让“鲜花经济”开出乡村和谐幸福花。
来源:罗平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