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江,有一种跨越八个世纪的璀璨技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它以银为骨、釉为魂,历经岁月的淬炼,最终在匠人的手中重焕新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 过鹏儒(供图)
▼听上去更精彩
2012 年,过鹏儒创立丽江云天工珐琅彩银器文化传播公司,成为云南首个系统性传承珐琅银器的拓荒者。在熙熙攘攘的丽江古城中,过鹏儒的工坊显得格外安静。这里没有叮当的敲击声,只有电窑运转的细微嗡鸣,这是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现代注脚。
公司简介展示图。(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为了让这门古老技艺重焕生机,过鹏儒曾背着自制的珐琅银器作品,穿梭于各地展会。无数个与匠人交流的深夜,他在老家永胜发现了明代珐琅银器的历史密码。此后,他扎根工作室,反复试验烧制温度,将传统炭窑替换为电窑,成功攻克 “烧蓝变色”“金丝脱落” 等技术难题。面对昂贵的珐琅釉料,他独创配方,让每一滴釉彩都凝聚着匠心。
徒弟张胜云在制作珐琅银器。(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王点睛在制作珐琅银器。(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过鹏儒将东巴文字、纳西图腾融入银器设计,打造出会 “呼吸” 的茶器、可佩戴的首饰。徒弟张胜云曾因学艺艰辛离开,却在看到师父把珐琅银器推向国际展会后,怀着敬意重返师门;新人王点睛则凭借首饰设计专长,为传统技艺注入时尚活力。
丽江云天工珐琅银器展示。(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丽江云天工珐琅银器展示。(丽江融媒记者 徐蕾摄)
如今,过鹏儒的工作台前,银丝与釉彩仍在共舞。但他深知,人才断层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前。他期盼更多年轻人能触摸这份滚烫的文化。在传承的道路上,他始终以匠人之姿,让珐琅银器在时光长河中,持续闪耀东方美学的独特光芒。
编辑/徐蕾
责编/杨四见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