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1年,玉溪江川籍抗日名将唐淮源将军在山西中条山与日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八十余载光阴流转,唐淮源故居与唐公祠(唐淮源纪念馆)凛然昭示着“裹尸马革”的忠烈气概与“汗竹留香”的报国壮志。它们不仅镌刻着将军从寒门子弟到以身殉国的传奇一生,更矗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昭示后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
名将故居焕然一新
唐淮源故居位于江川区江城镇北门街,建于1940年,为土木结构建筑,是江川区不可移动文物。
据了解,唐淮源故居整体建筑占地11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重檐尖山式硬山顶结构,由正房、前厅、厢房等部分组成,整体建筑设计科学、严谨,文化内涵丰富,其墙壁的四角和窗户的四周均采用青砖贴砌,所有墙壁采用瓦灰粉刷,实为气派。随着岁月的变迁,故居的大门、围墙等均已不存,房屋破旧,面目全非。
2023年,江川区在“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下,启动故居修缮,主体现已竣工,焕发出昔日的光彩。它不仅寄托着民众对唐淮源将军的深切缅怀,更成为弘扬其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俯瞰唐淮源纪念馆。
谈及唐淮源的故居,当地老人这样回忆道:“唐淮源是抗日名将,记得他的故居大门由两扇木门组成,形制与我们传统的大门无异,为原木色。早年,唐淮源故居颇为气派,正房两侧各带三间耳房,房前还围出个宽敞的院坝。印象里,老宅正房的二楼有个晒台,能舒舒服服晒日头。我爷爷那辈,和唐淮源家沾亲,我奶奶就常带我去那儿玩。唐淮源的母亲我没见过,但他媳妇见过几面,个子高高的,爱穿旗袍,常戴一顶毛线帽。据说,当时唐淮源原本想把房子建成四合五天井结构的宅子,结果还未能完成夙愿就壮烈殉国了,其后由妻女居住,并未续建。”
如今,站在修缮一新的唐淮源故居前,虽然岁月已抹去往日的痕迹,但那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着将军的英勇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从贫寒少年到抗日名将
1886年,唐淮源生于江川翠峰麻栗园村,字佛川,后迁居江城。其幼时丧父,母亲姚氏,外无叔伯之亲,内无斗米之蓄,孤寡无依。为将孩子抚养成人,母亲姚氏便到当地一户乡绅家做佣人。
年幼时的唐淮源聪慧好学,姚氏无力供其读书,遂令其随乡绅家的少爷入学堂做陪读。孰料,在窗外旁听的唐淮源,竟比堂内富家子弟学得更优秀。此事被当时的江川县太爷得知,便亲临学堂视察,见唐淮源既勤奋又聪明,特免其学费,准其入学堂读书。
唐淮源戎装像。(资料图)
唐淮源不负众望,刻苦攻读,最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金汉鼎、鲁子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他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过云南重九起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由排长升任连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兼旅长,还任过宜宾县县长、国民党陆军学校南昌分校教育长。1932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唐淮源率部转战燕赵之地,不仅多次与朱德会面,谈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必要性,还与八路军在晋东南协同作战,创造了国共两党军队共同杀敌的典范。
随着战火蔓延,1938年,第三军奉命驻防中条山,抵御日军。1939年7月2日,因坚守中条山有功,唐淮源于国家危难之际受命出任第三军军长。身在抗日前线的唐淮源惊闻母亲过世,万分悲痛。待战事稍歇,他即刻返乡葬母。回到江川,唐淮源在江城举行演讲,慷慨陈词剖析战局,鼓舞江川青年踊跃参军,投身抗战洪流以保家卫国。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唐淮源便匆匆辞别江城,星夜奔赴抗日前线。
1941年3月,日军秘密从华北、华东、中原调兵达25万以上,扑向山西中条山。唐淮源率部抗击。5月,经过激战,因弹尽粮绝,第三军身陷绝境。在这危急关头,唐淮源召集部下高级将领谈话时说:“中国军队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此时的唐淮源深感有负国家的培养和民族的养育之恩,但又不愿落入敌手,于是饮弹自尽,以身殉国,时年55岁。
1942年,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纪念左权同志的文章,列举了在抗日战场上殉国的5位高级将领,其中就有唐淮源的名字。
《追赠陆军上将第三军军长唐淮源褒扬令》碑刻拓片。
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1986年经民政部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唐淮源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而在家乡百姓心中,他更以忠孝两全的崇高品格广为传颂。
将军书法中的爱国情怀
唐淮源将军殉国后,他的英勇事迹与爱国精神鼓舞着玉溪人民奋勇前行,玉溪人民也对他怀有深切的敬仰之情。2021年,唐淮源将军生前的两件书法真迹辗转回到玉溪,入藏市博物馆。
这两件真迹皆由唐淮源将军孙女唐迦音女士无偿捐赠。真迹之一为一副对联,对联为隶书,上书“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落款“民国己卯年仲秋月,唐淮源”,并加盖“唐淮源印”。另一件真迹为隶书中堂,上书鉴湖女侠秋瑾诗《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落款“庆忠贤侄持土楮索字,录鉴湖女侠秋瑾诗与之,己卯秋,唐淮源谨书”,加盖“佛川”印章,抒发抗击日寇、拯救民族危亡的决心。
细看这两件书法真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落款处的时间“民国己卯年”(1939年)。这一年,唐淮源从抗日前线回乡葬母,在江城,唐淮源下马入乡,跪拜恩师胡岐山。其间,就曾亲书明代张家玉的诗句“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
唐淮源致母书。(资料图)
另一幅中堂虽未见于相关文献记载,但唐淮源回乡葬母期间,他的侄子请他题字。时值抗战时期,唐淮源满怀报国豪情,亲笔题写中国女革命家秋瑾诗作,以书法为载体,抒发对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深切渴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激励家乡青年投身抗战洪流,共御外侮,卫我河山。
为传承和弘扬唐淮源将军的爱国精神,2021年玉溪市博物馆在得知唐淮源将军书法真迹留存线索后,便前往河北邯郸拜访唐迦音女士。经双方协商后,真迹顺利回到玉溪,现存于玉溪市博物馆内。这两件真迹不仅见证了唐淮源将军的爱国情怀,更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开创未来。
纪念馆中的不朽记忆
唐淮源纪念馆离唐淮源故居不远,原为唐公祠。1941年唐淮源将军殉国后,江川县为将军营建了唐公祠,供奉将军的牌位及肖像。祠堂落成之际,江川各界人士及广大群众纷纷前往凭吊,肃立默哀,向将军遗像致以崇高敬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公祠历经多次修缮,2021年,在江川区委、区政府的推动下,被改建为唐淮源纪念馆。纪念馆以翔实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再现了唐淮源将军的生平事迹和抗战历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瞻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厚重。纪念馆占地面积1417.49平方米,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并结合江川民间建筑风格,门窗和隔墙以实木建造,由5个展厅和1个多功能服务区组成。
走进纪念馆,各展厅根据不同主题,通过照片、文献、影像资料等内容,生动展现了唐淮源将军55年的人生轨迹。从他贫寒的童年,到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再到在抗日战场英勇殉国,每一个展厅都承载着唐淮源将军的传奇与精神。为丰富展陈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辗转到河北邯郸,拜访唐迦音女士,收集了大量与唐淮源将军有关的史料、书籍等,为了解和研究唐淮源将军提供了宝贵资料。
唐淮源将军雕像矗立在纪念馆中。
据了解,唐淮源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持续开展中小学爱国主义思政课系列活动,并接待百余位省、市文史领域专家前来采风,现已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经岁月洗礼,如今的唐淮源故居和纪念馆,连同他遗留的书法真迹共同构筑起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人铭记先辈的英勇与牺牲,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来源:玉溪网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