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花楼》读后
宋家宏(昆明市)
纳西族女作家和晓梅的小说《花楼》民族特色浓郁,是一部少女成长心灵史。作者以既温润又冷峻的笔调,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少女心灵深处的浮桥。
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一群少女的多种面貌,揭示了她们心灵世界。个体与群体的冲突、个人内心深处的羡慕与嫉妒、善良与坚韧、自私与背叛……
在小学生中,同样存在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
小说开篇,叙事者“我”刚刚回到丽江读小学六年级,因为受到同学的排斥而陷于孤立,摩梭女孩拉姆金的到来在“我”的心中投下了阳光。拉姆金也遇到同学的孤立、排斥,不过,她受到的不公比“我”更惨,因为她有出众的美貌。
“我”与拉姆金很自然地成为亲密朋友。拉姆金不仅美丽、善良,而且有坚韧的品质,能够坦然面对班上女同学的排斥、孤立。她有理想,一直努力向上,特别出众。她很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坦诚地向“我”诉说学习、生活中的一切想法,甚至带“我”参加她的成人礼、参观她的花楼。
“我”和拉姆都金希望就这样读完小学,但这个希望没能实现。
“我”和拉姆金都在日益成长,但她成熟得更早,迅速变得高大、健硕、美丽。她实在太耀眼了,吸引着很多异性的目光,同时遭受女同学的憎恨。当“我”带拉姆金回家玩时,连“我”的母亲也叹息自家的女儿怎么不长个子。班长开始有意拉拢“我”,打算进一步孤立拉姆金,同学中也开始流传关于拉姆金的谣言。

泸沽湖。
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情感变化。
“我”处于两种力量之间。拉姆金受到更严重的孤立,就把与“我”的情谊看得更加重要,越发亲近“我”,而“我”无力抵挡班长的拉拢,甚至感到拉姆金与“我”分享私密其实是在炫耀。拉姆金的过于出众让“我”在羡慕她的同时产生了嫉妒。
拉姆金出事了。
班里排演文艺节目,拉姆金被排除在外,而“我”成了表演队的一员。放学后,拉姆金总会在学校后门等“我”排练完一起回家,她越发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而“我”有一天与班长从前门走了。等到天黑,一声尖利的汽车刹车声使小说情节急转直下——拉姆金遭遇了车祸。
出院后的拉姆金离开了学校。
拉姆金是一位美丽、善良、单纯、坚韧、乐观的女孩。车祸后,她在老师、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脱离危险。拉姆金始终没有放弃理想,通过努力奋斗最终走向联合国的演讲台,成为摩梭人的形象大使。她用努力救赎了自己,而“我”因为自私、懦弱、背叛,从此陷入无尽的愧疚与悔恨中。
小说中的花楼,不仅是民俗风情的载体,更是一个意象,像纳西族摩梭人一样经历各种风雨后融入了世界。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张小秋
二审:和继贤
【声明】如需转载丽江市融媒体中心名下任何平台发布的内容,请 点击这里 与我们建立有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