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富:以工代赈项目振兴乡村助农增收

2025-07-10 16:10:28 阅读量1887 字数1262

近年来,水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昭通市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盛夏时节,在两碗镇成凤村玉米单产提升配套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十余名当地群众顶着烈日,熟练地进行沟槽开挖、混凝土搅拌、沟渠“三面光”浇筑等工作,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该项目投入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0万元,计划新建灌溉渠3550米、取水坝11.7立方米,惠及6个村民小组358户1028人,其中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38户104人。

成凤村村民张信忠表示:“这个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我们村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难题,还让在家照顾老人孩子的村民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大工每天200元,小工每天150元。我在这儿干了近两个月,收入一万多元。”

水富市将用工需求大、技术要求低、工程机械作业少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以工代赈范围,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群众等参与建设,既帮助群众增收,又提升其劳动技能。此举不仅缓解了群众务工与顾家的矛盾,还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了“群众得实惠、乡村得发展”的双赢效果。

此外,水富市创新推行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模式,简化审批流程,增加实际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和劳务报酬,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项目由村委会主导,成立理事会统筹协调,成员包括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下设物资采购、财务核算、质量监督等小组,各司其职,高效推进项目实施。

太平镇二溪村以竹产业为主导,是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近日,40余名村民在竹林间忙碌,开展枯枝清理、施肥补植等工作。这是太平镇万亩低产竹林提质增效项目的缩影。该项目规划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50万元,覆盖太平村、古楼村、复兴村、盐井村、二溪村5个行政村,惠及600户2100人,其中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235户894人。

二溪村村民龙银川说:“之前的以工代赈项目修建了产业道路,方便了三轮车进出林区,减少了人力投入,节省了运输成本。今年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加强低产低效竹林管护,既让我们村民就近务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又能让家乡的竹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2025年,水富市以工代赈项目共15个,总投资1534.5万元,覆盖4个镇(街道)14个村。项目主要有:围绕竹子、李子、水稻、玉米、蔬菜等产业,修建产业道路,清淤维修塘坝,修建沟渠、涵洞、蓄水池,铺设引排水管网,修建保鲜冷库;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修建垃圾房、污水收集池、隔油池,铺设灰水管网。预计带动700余名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00余万元。截至当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已发放劳务报酬25.21万元,惠及105人。

随着以工代赈项目的落地,水富市农村群众腰包鼓了、技能提升了、产业兴旺了、村容美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水富融媒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