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益汇”假期班的“教室”里,学生和语芯正兴致勃勃地和社区的50多名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我已是第三次参加公益托管班啦。”她掰着手指数道,“每次参加都让我收获颇多,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勇气和自信心,还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还外出参观了许多有意义的地方,在课堂上还可以制作美食,从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精神,收获了成就与快乐。”
“益汇”假期班的“教室”里,孩子们一起背诵古诗。(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这间充满童声的“教室”,正是全国文明单位——丽江市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文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春媛坦言,在这个常住人口超万人的混合型社区,“一老一小”构成了居民主体,也牵动着社区党委的心。“文汇家”理念的核心便是聚焦“一老一小”的个性化关怀。而“益汇”品牌正是撬动服务精细化的重要支点。
古城区西安街道文汇社区。(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益汇”品牌:160期活动织就服务网络
“我们社区有三个‘多’:小区多、老人多、小孩多。‘文汇家’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不同群体提供暖心化、个性化服务。”李春媛介绍道,社区打造党建引领“益汇”(公益、惠民、汇聚之意思)品牌,以“益汇”活动,民族团结活动,离退休干部活动,文化传承活动,红色教育活动,“一老一小”服务为主要活动类型,广泛开展“益汇”趣课堂、“益汇”趣生活、“益汇”趣乐园、“益汇”趣研学等活动,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社区的50多名孩子参加“益汇”假期班。(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翻开活动记录册,“益汇”系列已开展160期:科普课堂上青少年探索星空的奥秘,“银发先锋”志愿队巡逻守护社区安全,“石榴广场纳百川”活动里各族居民载歌载舞……这些活动如细密的针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缝入社区日常肌理。而假期托管班作为“益汇”的重要支点,通过非遗体验、社会实践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社会大课堂”中获得成长。
文汇社区一角。(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我是文汇社区一名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在社区的关心和关怀下,我家小孩参加了很多期公益托管班。我觉得社区举办的这个公益托管班,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家长假期照管孩子困难的问题,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而且课程设计特别丰富,让孩子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这是我们社区的一项暖心工程。”谈起“益汇”活动,社区居民和丽红感慨道。
红色物业:集体经济破局反哺民生
社区蝶变的背后,一场变革悄然发生。“以前我们是典型的‘三无社区’:无资产、无土地、无收入。”文汇社区副主任杨婧告诉记者,2019年12月,社区党委成立了古城区首个“红色物业”——文汇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法人。3年间打破社区的“三无困境”,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约200万元,最高年经济增长率超过120%。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找到了服务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更找到了壮大集体经济的着力点,改变了“等”和“靠”的被动局面。
社区道路干净整洁。(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这笔“翻身账”化作看得见的温暖:反哺民生的资金支撑起“爱心食堂”里长者的优惠午餐,转化为“益汇奖学金”激励学子成长......社区定期开展的“邻里文化节”“文汇十美表彰”“石榴广场纳百川”“集体生日会(老年人)”等大型文化活动和暖心公益活动,惠及人民群众1万多人。这些精准服务将党的温暖转化为一日三餐、一堂一课、一扶一助的日常关怀,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社区爱心食堂内,居民正在用餐。(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社区工作人员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居民自治:人人参与激活文明基因
居民赵似桔清晰记得社区蝶变:曾几何时,自建房门前随意栽种、粪肥异味刺鼻;如今推开门,花草错落有致,推门见绿成为现实。每月15日的“平安夜巡查”、28日的全民清扫日,居民与志愿者携手守护家园,环境整洁已成常态。“人人参与,整个社区变得干净卫生、整洁有序。大家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了,我们的社区就是一个文明的和美大家庭。”她说。
居民们自觉做好门前卫生。(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社区治理的密码藏在细节里:慢性病老人有健康管家定期提醒复查,每周乐学班传出老人嘹亮的歌声……“以前觉得‘老有所乐’是口号,现在也成了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在这个社区里,我们的满意度很高、非常幸福,这得益于社区全体人员在文明城市创建和社区维护工作上的辛勤付出。”社区居民和成英笑着说。
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宣传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文明勋章:千家万户共绘幸福图景
走进社区荣誉室,一块块牌匾熠熠生辉。近年来,文汇社区取得了多项荣誉,有国家级荣誉: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省级荣誉: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市级荣誉:丽江先锋十佳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关工委示范社区等。但更动人的勋章是社区生活中的那一幕幕:“爱心食堂”用餐老人碗里冒着热气,假期班孩子举着刚完成的扎染作品欢呼,志愿者巡逻队月光下留下的挺拔剪影……
李春媛(右一)正在和同事们交流社区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人心齐,泰山移。”李春媛引用社区工作守则中的话,“这些荣誉属于每个把社区当‘家’经营的文汇人。”当问及未来规划,她说:“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社区居民、党员甚至小朋友的共同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拓展更多服务触角,为老人、小孩、党员等群体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让社区老党员学习“不掉队”。(丽江融媒记者 木红豆 摄)
暮色中的文汇社区,盏盏灯火渐次亮起。假期班的孩子牵着家长的手走过花团锦簇的小巷,歌舞声从广场上飘起,巡逻队员的手电光划过整洁的路面。在这里,文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推窗见绿的环境、伸手可触的关怀、万家灯火的安宁。当“文汇家”的理念渗入每寸土壤,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便不再是终点,而是温暖续航的新起点。
记者/木红豆
责编/王君霞
二审/李 桥
终审/杨国钧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